刘丽辉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IDC的分析师刘丽辉。很高兴能受中国信通院之邀来跟大家分享我们IDC在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的发现。我们IDC在今年3月份其实也发布了一份《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预测报告》,当时我们也跟很多云管理服务商进行过沟通,今天也有一些服务商在场。

我今天这个演讲主题是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的五大变化。这五大变化一部分也是它的现状,可能也是代表它未来的趋势,在跟大家分享具体的内容之前还是想说一下我们IDC关于云管理服务的范畴。因为在前面大家有很多讲到这个市场的趋势,还有这些市场的看法,所以我想还是先跟大家统一一下共识,说一下我们IDC关于云管理的研究范畴。

首先,我们认为云管理服务可能不仅仅是基于某一种云,而是基于多种云,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和多云等等这样的基础设施之上去提供的服务。第二个是云管理服务也包括了企业上云、管云和用云的阶段,只是建云的这一部分,我们云管理服务市场没有包括进来。

云管理服务商有两大类,第一个是云基础设施服务商其实也提供相关的服务,第二大类是围绕着云的基础设施服务商去提供云管理服务的,我们叫第三方云管理服务商,基于这个界定之下,我们对于整个市场的规模进行了跟踪和统计,根据IDC的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的规模超过了3亿美金,而且预期从2019到2023年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能够达到62.8%,还是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整体的IT服务市场现在的增长速度其实只有10%左右,所以说这是IT服务市场里面比较可观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它背后也有多种因素驱动,我们观察到2018年主要的四大驱动因素,第一个就是云计算政策的利好,比如像工信部、银监会都提出了鼓励企业上云,或者企业内部云化等等这样的一些政策的驱动。第二个是云计算重构企业信息化,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当企业要进行IT转型或者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我们只有云架构这一种选择,目前没有其他。第三就是传统行业深度拥抱云计算,其实在之前,我们大家可能很多都说企业上云的时候,往往是一些边缘的系统、边缘的业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其实有不少的,比如说像一些零售的,或者有一些制造企业,他们都把非常核心的,像SAP ERP全套系统上云。第四个是云计算与新技术的技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驱动,特别是像AI、IoT,还有将来出现的5G等等,这些都会驱动云计算整体产业的升级。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我们对于整个市场进行了长期的跟踪,也跟这个市场上很多家技术服务商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今天我想主要跟大家分享五个方面,这里面有一些前面的专家已经提到,有一些重复,也会有一些不同。1.内涵和外延的变化;2.市场主体的变化;3.服务深度的变化;4.技术战略的变化;5.行业需求的变化。

第一、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以前很多人提到云服务的时候主要聚焦于云管平台+托管运维的服务,现在大部分的服务商都可以提供这种覆盖云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而且从我们从2018年监测的数据可以看到,这四类的细分市场里面,除了云运维管理占据这个市场差不多一半的份额之外,云迁移实施,云增值发,也占到了20%以上的份额,这里面增值开发主要是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在上云之后,基于云上大数据的整合所做的一些分析和增值开发。二是

从外延来看,在之前更多的是围绕着公有云为核心的单一的业务,但是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可以提供多云或者混合云的多元化的业务。根据IDC的调研数据,前面两位专家都已经分享了,就是有多少企业会选择用到多云,我们全球也有一个调研,IDC数据显示72%的用户都会选择多云,在不同的云之间又有多种连接和交互的方式,在这里面可以看到比较主要的四种连接方式是自建私有云+托管私有云、托管私有云+公有云、自建私有云+公有云、公有云+公有云,我们看到有很多非互联网企业大量的传统应用会选择部署私有云,用户会倾向在多云之间平摊他们的风险和成本,从供给的厂商这一侧来看也看到很多数据中心服务商正在积极朝云托管转型,而我们云管理服务市场这么迅速的发展,也跟用户对多云的选择形成良性的互动和映射。

第二、市场主体的变化

两年之前我们看到这个市场上的服务商大多的是比较新兴的厂商,主要围绕公有云服务商的周围孵化或者由资本市场的推动所出现,但现在可以看到,各类的老牌IT服务商、分销商、数据中心服务商都开始进场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大家一起来竞争。

这里面显示的主要是跟我们有过沟通的企业,更多的企业还没有纳入进来,也希望在这个会后,如果大家有意愿也欢迎来跟我们一起来交流,从这里面可以看到,除了刚刚提到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商之外,另外也有五类比较主要的第三方云管理服务商,第一类新兴的服务商,像刚才分享的贝斯平这样的公司,他们主要围绕着像AWS、微软、国内的阿里等等这样的公有云服务商周围去提供服务。

第四类软件开发商和集成商,不光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而且也有很强大的开发能力,第五类数据中心服务商,他们的优势更多是体现在多云连接和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方面,往往有比较强的先天优势。但是从现在的竞争格局来讲,我们其实还没有看到哪一家服务商在这个市场上已经能处于垄断的地位,还是处于自由竞争、百花齐放的阶段。

第三、服务深度的变化

其实这一块前面也有专家分享到,早期的云管理服务,大家提到的时候更多的是围绕云资源池方面的管理、监控、成本优化等方面,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服务商已经不光在云资源池这个层面,而是深入到业务和应用的优化、软件架构优化等等,从IaaS到了更深层次的PaaS和上面的SaaS环节,从服务内容上面,他们已经实现了从云资源的监控到全面应用的优化、业务的优化,还网络安全优化等。从覆盖的范围上面也是从底层的硬件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上升到了上面的容器、微服务、数据库以及IoT等等,这样的一些层面。

随着云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从我们的调研数据里面也可以看到,云管理服务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正在变得至关重要,从左边的调研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问贵公司如果是需要做IT和数字化转型的话,你希望从哪类服务商获得帮助?从这里面可以看到,除了企业内部的IT组织和云厂商之外,云管理服务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除了IaaS之外,右边的图是在PaaS这一层,基于公有云开发这一层面,已经使用或者即将使用哪些云管理服务,这里面像数据管理、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具和技术等等这一类也有1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有这样的需求。

第四、技术战略的变化

我们看到是从单一IT环境的基础技术,到混合IT环境的复杂技术的变化,刚刚提到基础技术主要围绕基础设施的监控、配置、选型、计价等等方面,未来更多的是需要混合IT的综合管理,基于容器化的DevOps体系的构建,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的运维,以及面向大数据、物联网等等更多新技术方面的应用和一些云上的解决方案。从我们IDC(亚太)对于IT服务市场的预测也可以看出来这样的需求和趋势,到2022年的时候,70%的企业都会选择使用DevOps或者混合DevOps和传统的开发这样的方式进行应用开发。到2022年,企业收到点IT服务中有40%的服务都将通过非AI或者AI的方式提供自动化的运维。第三个是到2023年,80%的执行物联网计划的企业都会选择具备IoT服务能力的公司。

在这个技术要求之下,云管理服务商的人才背景和研发策略方面都发生了一些相应的改变,在人才背景方面,以前可能更多的是要深入地了解云基础设施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但是到了现在仅仅具备这样的服务能力的背景可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于客户的业务、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研发策略上,以前可能更多是从平台软件或者从一个技术点切入,自主研发为主,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特别是后进入的这些传统的IT服务商,如分销商,ISV等会选择提供更多云管平台软件的或者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多家服务商合作,构建他们的生态。

在过去一年我们对于中国市场400多个云计算用户进行了调研,当我们问到在云管方面他们应用了哪些如下的技术和工具时,当前应用比较高的集中在运营和监控工具层面,从未来计划使用哪类工具来看,更多是集中在软件架构的优化和业务支撑方面,比如DevOps方面的应用,还微服务架构方面的优化,以及IoT实时分析等等,所以这个也给我们云管理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更多的要求。

第五、行业需求的变化

整个云管理市场是随着云计算市场走的,过去更多围绕互联网、“互联网+”行业,比如零售、快消品、消费电子等等方面的需求,但是我们从最近两年可以看到,很多的传统行业,像政府、金融、电信、制造等等,都开始上云,而这些行业才是云管理服务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因为相比于互联网行业而言,他们可能没有那么高的IT技术能力,他们的需求也不够那么标准化,所以对于云管理服务的需求会更多更明显。

从我们2018年的数据统计也可以看出来,政府、金融、制造和批发零售四大行业贡献了市场的70%以上,除了这四个行业之外,像交通运输、媒体等等这样的行业增速比较快,其中跨境物流、融媒体等等方面上云的需求还是比较明显的。

几个主要行业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也简单说一下,第一个是政府行业,政府行业主要受“互联网+政务”,政务云、政务大数据三驾马车的驱动,“互联网+政务”主要是“一网一次一门”的便民服务的实践推广,政务云这块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完成了IT基础设施的升级,而且云的规模已经扩展到城市云,未来这种统建统维的模式会受到更多青睐。第三个是政务大数据,政务大数据是未来政务行业投入的重点,也需要很多云管理服务商提供相应的比如数据整合、数据治理方面的服务。

第二个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背后上云的需求第一个是业务数字化,主要是像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者移动银行、直销银行等业务,天然容易上云的应用。第二个是金融科技方面,主要是像AI驱动的智能客服,智能的精准营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方面的需求,第三个是安全合规,比如反欺诈、风控等。第三个是制造,制造行业背后的上云主要是受业务转型创新需求的倒逼,它的主要环节还是在制造企业的两端,一端是供应链协同方面的,另外一端是销售和营销这一端需求会更多一些,过去两年出现的设备远程运维的热潮也驱动了一些云化的需求。

在2018年的时候,像汽车、电子、快消品等等制造行业的云化的需求非常明显。第四个是零售行业,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主要是在电商、营销和供应链等等环节。在2018年像服装、化妆品等等品牌商,他们对于云的需求增速是非常快的。

以上就是五个变化。总结一下,一个是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云管理服务从主要围绕公有云的单一的云管服务到了覆盖多云的云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第二个是市场主体的变化,这个市场上将来会越来越多的服务群体会进来,应该说整个IT服务市场朝云化的转型才刚刚开始。

第三个是服务深度的变化,云管理服务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方面的监管服务,而应该上升到刚才提到的,不光是IaaS,也必须到PaaS,甚至到SaaS。第四个是技术战略的变化,我们的技术重心不仅只是聚焦单一环境的基础技术,还要注意到新兴的,像容器、微服务、多云管理、IoT等方面更多的技术都是我们云管理服务商需要通过自研或者合作提升的。第五个是行业需求的变化,刚刚提到四大行业已经贡献了整个市场的70%,像交通、医疗、教育等这样的一些行业还需要我们云管理服务商进一步开拓和挖掘。

最后提几点建议,第一个是云管理服务商要不断提升综合服务的能力,我们不光是管云,还有上云、管云和用云等等一体化的能力。第二个是构建综合生态,因为在这个市场里面,它已经不再是聚焦在某一个单点的环节,用户对于我们的需求可能是全方位的,所以我们可能要通过更多的服务商合作,去满足他们整体的需要。

第三个是积累行业经验,帮助企业从业务层面实现云的转型,从现在情况来看,还只有个别服务商有比较强的行业特色,大部分服务商还是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去试点、去摸索,未来,我觉得具备在几个垂直领域的差异化优势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个是注重研发的创新和人才队伍的培育,虽然云管理服务市场和传统的IT服务市场相比,对于人才的依赖已经要少很多,更多的是依赖于我们的工具、技术,或者远程运维这样的模式,但是在服务市场,人永远是第一要素,所以提前去培育具备综合能力的服务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会后如果之前还没有跟我们沟通的服务商,非常欢迎大家能够加入到我们以后的研究中来,谢谢。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2-13 09:45:00
云资讯 我国云管理服务市场发展趋势判断
深化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推动基础云服务标准与云管理服务标准的完善与对接。 <详情>
2022-12-02 14:14:00
云资讯 VMware Aria:告别“转椅式管理”,迎接云智能时代
目前VMware Aria唱响的是“咏叹调”的序曲,随着多云时代的帷幕徐徐开启,未来还将迎来更加宏大的华章。 <详情>
2021-06-23 13:28:00
2019-07-04 17:30:41
云资讯 腾讯荣获唯一OSCAR尖峰开源企业奖
7月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在北京举办。腾讯开源独揽尖峰开源企业奖、尖峰开源技术创新奖(自主研发项目) <详情>
2019-07-04 10:31:08
云资讯 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丨王楠:多云场景下的万网融合型航天智云平台建设与应用
我们虽然成立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工作其实是三年前开始做的,三年前的时候我们航天科工提出来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物理世界向万物互联,虚拟世界是万网融合,物理世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