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2016年9月5日报道,9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数据中心联盟承办的“2016可信云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在私有云可信云开源解决方案分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黎丽发表了题为“广电融合媒体云架构与需求探讨”的演讲。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孙黎丽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的,我叫孙黎丽。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各位专家探讨一下云计算的发展,刚才听了很多前面专家的演讲,我也受益受多。
技术的问题我们已经谈了很多,现在想站在行业需求角度上谈一谈我们广电对云计算相关的需求还有建设的架构。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单位,我们单位是广电总局直属的科研单位,是负责广电新技术的标准研究、评测以及规划相关的科研单位。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今天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广电整个发展的行业定位的角度从谈一谈广电媒体云的定位,还有是从广电人的角度上来谈一谈我们广电对于媒体云有一个什么样的业务需求,还有是我们提出了一些广电媒体云总体架构的思路。
广电媒体云定位,今年是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广电总局也一定了“十三五”科技规划相关的指导文件,在我们“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广电融合媒体服务的能力,这个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云的建设,来面向全媒体所有的传输网络以及所有的任何类型的终端的全面的制度播体系,建立全国范围的制播云体系,实现制播云的IT化、云化,计划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的制播云体系整个平台的建设。第二个层面,希望可以推进广电电视融合媒体服务云的建设工作,这个是出于广电运营商的角度来考虑的,希望可以提供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任何终端的广播电视的媒体相关的服务,实现广电+的生态链,推动广播电视系统服务的升级转型。第三个层次,广电媒体云希望积极推动广电融合媒体服务云和制播云的协同联动,建立广电媒体云整个的体系架构。
无论从趋势还是技术还是总体上来看,都可以看出对于广电来说,我们也认为广电平台也一定会转向广电云平台的建设,云是媒体融合实现的手段,广电的传统架构也将发生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说无论从台内制播还是从广电网络的业务服务管理来看,都必须从传统的制播系统和服务系统,向制播云平台和服务云平台来演进。
广电媒体云分为制播云和服务云两块,这两块的业务需求分别谈一下。这一张是制播云典型的融合媒体制播生产的业务流程,大家可以看到制播云面向融合的媒体生产,在内容汇聚方面希望实现内容全方位采集,实现内、外部多种媒体资源按照标准接口规范统一汇聚到全媒体内容库。内容管理,我们希望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内容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汇聚的内容进行智能编目、智能整理等。内容生产,希望实现内容全媒体生产,是现在多种网络环境下,利用多种生产工具进行内容生产。同时希望可以建立全面的全业务的发布渠道,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传统的有线、无线、卫星等发布渠道。还有一个是我们希望有一个业务全平台管控,来统筹调度各种业务资源,智能高效地配合生产流程,同时对生产、分发等多个环节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刚才是制播云的业务需求,然后是服务云,服务云的业务需求是面向六大用户群,广电作为国家党政宣传的喉舌,首先服务对象要面向党政部门,提供党务相关的新闻传播、政策传播等业务形态。同时中国广电也面向所有省级的有线电视网运营商,涵盖互联网业务产品线、增值应用业务产品线、业态创新产品线等。同时会依托中国广电的专业公司和业务基地,向省网提供大数据、金融结算、搜索等基础技术平台服务,提供数字增值应用包括电视游戏、电视教育、新闻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电子商务等相关内容的合作。第三个,广电拥有将近2个亿的有线电视家庭用户,所以肯定是要面向全国有线电视用户,以互联网业务产品线、增值应用业务产品线、业态创新产品线为主,提供家庭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多屏互动等各项终端用户业务。同时也面向内容生产机构,提供内容集成加工与存储分发产品线、生产性服务产品线为主的综合解决方案与平台服务,包括像全国广播电视继承和二次加工制作业务、传输和分发业务、版权交易平台、广电云存储、云制作、云分发以及其他的相关的虚拟资源的服务。同时中国广电云平台的建设,希望未来可以面向政企集团客户,提供涵盖互联网业务产品线、业态创新产品线、生产性服务产品线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形态包括集团专网、虚拟专网、行业视频通信等。同时中国广电还希望面向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家庭、社区及城市文化与信息基础设施为主要方向的信息化、智慧型服务,提供的业务形态主要包括基于家庭信息中心的增值应用类业务。以上是广电媒体云建设所需有的业务需求。
下面谈一下对于广电媒体云我们提出了自己行业对云建设总体框架的需求。
云计算可以说是很大的概念,对我们建设媒体融合平台的时候,我们认为应该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云计算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不能为了云而上云,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借用云计算的思路、方法或者观念,来利用一些虚拟化、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来实现我们广电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架构,来实现技术、体制还有标准、架构的搭建,最终实现服务客户、服务用户、服务行业。
我们希望可以构建开放的、层次化的云计算技术架构和云平台,从样式定义了三层,包括基础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和软件服务层,各层之间我们认为应该实现松耦合,分别提供资源、能力、应用的开放接口。贯穿三层架构,需要实现统一的安全管控,统一运维以及云间互联功能。对于IaaS层来说,今天的很多专家包括今天可信云的专家很多都提到了IaaS的解决方案,也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各方面的都有。对我们行业来说,与行业相关的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关注的是PaaS,需要的是在IaaS层虚拟化资源池上,来提供面向媒体业务的、标准化的、开放的支撑平台,为快速开发新业务提供丰富的立即可用的工具和服务,并实现业务流程的重构和可扩展。我们提出了制播云PaaS层框架,对于广电特色来说,像一些公共服务能力,里面还有一些媒体资源的管理性服务,比如像转码、合成、校验、快编、精编,这些基本的广电行业相关的服务能力是我们比较关注的PaaS层的能力要求。服务云PaaS层架构,同样是关注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业务能力,包括像互动服务能力、媒体服务能力,模块也是采用松耦合的方式,来提供基本能力的开发。建设模式,在广电总局的“十三五”科技规划中也指出,我们要建立私有云、专属云与公有云的协同机制,建立相关标准体系,支撑融合媒体的互动化、社交化、泛在化发展。对于一些扩展业务或者别的业务需求不太一样的,可能会采用公有云或者是专属云的方式来承载各方面的业务。
下面分别谈一下对各种业务的需求,对于自建私有云,这肯定是广电首选、单独使用,对数据安全性、服务质量能够进行有效控制的云建设模式。适用范围,对于广电来说可能是一些关键形成的业务系统以及需要更多控制权和更高安全性的应用,还有是对于一些板卡等特殊硬件支持、对响应时间要求非常高的应用,比如流化平台,还有传统电视播出等。还有节目综合制作类、数据库等有高性能、高安全要求的业务,还有对于高清、超高清的编辑等带宽要求高、时延敏感的业务。公有云,采用租用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来实现共享资源服务的模式。安全风险相对来说高一些,存在非授权访问和信息泄露潜在风险,所以只适用于广电一些安全等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比如辅助业务、弹性资源调度、测试开发以及邮箱等部分标准化应用。专属云也是广电着重考虑的建设模式之一,利用专业云服务商提供的基础设施,由广电自行进行业务和应用系统的构建,结合了公有云及私有云的特点优势,采用物理上隔离的专属资源池,由专业厂商负责建设、运维,但又由特定用户专用,用户独享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且可以掌控关键服务及数据,实现较大程度的可管可控。可以把既希望靠近互联网和用户,又对安全、版权等具有较高要求的业务,部署到专属云平台。混合云,刚才说了三种建设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但是由于广电行业的发展,各个单位的水平不一或者需求不同,三种模式都会有并存的情况,可能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建议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采用三种模式的灵活组合,也就是混合云的部署模式,来实现广电业务的承载,实现按需部署和切换。混合云建设要考虑业务调度和资源调度,需要支持服务门户的统一、资源状态监控界面的统一,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申请、统一审批、统一监控、统一计费。
之前分享的内容是目前工作进展的情况,在2015年12月份,广电总局科技主管单位科技司发布《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用来指导制播云的建设工作。2016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广播电视规划院共同起草服务云技术规范,以规范和指导服务云的建设,促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同时广播电视规划院与工信部达成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就广电行业云计算开源技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促进广电行业对于开源技术的使用。同时广播电视规划院作为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我们也积极参与联盟相关规范的起草工作。
以上是我今天介绍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