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数据中心联盟承办的“2016可信云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在云计算重点行业应用分论坛上,阿里云部委事业部业务发展总监陈峥发表了题为“DT时代政务行业阿里云破冰实践”的演讲。
阿里云部委事业部业务发展总监 陈峥
以下是演讲全文:
很高兴参与到这样一个论坛,这个论坛的题目非常好,叫“云数移世界,可信以致远”,只有做到可信、信任才能真正和客户一起走的更远。今天我会把阿里云在政务领域的一些实践案例和情况跟各位做一些分享。
阿里云可能是在国内做云计算做的比较早的,从2009年9月10号,9月份开始在国内做云计算,最早基于自己集团内部的业务在做。2011年正式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刚开始以创新型或者小的公司为主。2012年获得国内的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证,这也是可信云的一部分。2013年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是单集群突破5000台。2014年大数据云平台对外发布。2015年在政企领域,包括中小企业领域,开始在商务上做重点突破,包括有一些重量级客户,包括公安部,包括海关总署,包括中石油这些大的客户开始把他的一些系统能够放在阿里云上。2016年开始谈重点在整个业界推云计算和大数据。
所以,你会看到,从2014年、2015年开始,整个云计算在国内开始落地,越来越多用户在拥抱云计算,也在使用阿里云。这是国内市场的一个情况,2015年阿里云在国内公共云计算领域排名是第一的。实际上你会看到它的市场份额是从第二位到第五位加起来的总和,这个跟国际的云计算领域差不多。从整个技术或者市场的预测的情况来看,整个阿里云在国内市场均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
在国际市场,我们和国际第一位的亚马逊比,其实落后还是很多的,亚马逊去年做到近30亿美元,跟Google差不多。但是,我们一直在对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商业上在对标亚马逊,我们希望在2020年大概冲到亚马逊的1/3到1/2的遏制,现在亚马逊大概每年60%的70%的增长,阿里云在过去五个季度连续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长,上个季度151%的增长,我们希望2020年能够比肩到亚马逊一半的位置,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跟亚马逊各有擅长,尤其我们很大的一个信心来自于我们的国内市场,今天我们在国内市场远远领先于亚马逊。包括我们通过国内客户的成长,我们在不断的通过各种技术的迭代,包括通过各种商务的策略,在国内不断的拉大跟亚马逊的差距。
今天,阿里云的公有云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完备的,无论中小用户,还是大用户,在域名备案要各种的计算资源,包括存储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网上数据库,这个产品线在阿里云看来相对比较完整的。
相比其他运营厂商,阿里云有它的独特优势。第一,大数据领域,阿里云是基于阿里巴巴过去十年沉淀下来的一系列产品和经验,包括沉淀下来的团队,今天这个团队,这个经验可以对外服务,从2013年开始对外服务,到今天真正帮助各行各业的数据落地。整个数据的闭环,从数据采集到整个计算,包括数据的加工,包括数据分析,到现在最热门的机器学习,到最后的应用,实际上会看到整个闭环,阿里云都有相对应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有相当大的兼容性。
从数据采集领域,现在最热门的就是工业互联网的采集,部分传感器的采集,都是目前整个阿里云在投入引发资源,在结合业界最领先,最热门,或者最普遍的经验在做各种的套件。比如我们在计算引擎这个领域,不仅在做自己的计算引擎,大数据的ODPS,也在不断的兼容业界流行的Hadoop,各种的技术都在兼容。包括数据加工领域,我们也兼容各种的业界用的比较多的语言和开发的工具。包括机器学习领域迭代也非常快,今天在数据领域阿里云在逐渐拉开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尤其是在算法这个领域,我们开放了阿里巴巴过去十年实践的各种算法,今天这个算法可以向业界所有行业来开放。
这是去年全球的一个排序大赛,这个排序大赛是说明阿里云的整个计算能力,就是他把100TB的数据拿去做排序,这个数据说明什么?这个排序不太容易,而且数据量很大,而且在短时间内完成,说明阿里云整个后台的计算能力比较强大,去年达到全球第一名,377秒。
第二个能力,跟今天的可信云主题是有关的,就是在安全方面。事实上阿里云认为整个云计算就是一个信任的缩影,所以把整个云计算作为阿里云大的竞争优势去打造。如今,全国的网站已经有37%都在阿里云上,每天包括100多万网站,包括在100多万网站上保护高达8亿次的攻击。我们不断的通过各种认证,包括可信性认证我们也是通过了,包括全球的CSA STAR的认证,包括ISO的一系列认证。
另外,当我们面向很多客户,他有大量需求构建一个大规模平台,处理大规模的并发交易的时候,过去大家用传统的思路,阿里云提出一套去中心化的系统架构,我们把各种服务调用做成一个大的基础平台和公用平台,而且阿里云基于这样的模式提供一系列的产品,帮助客户构建这样的一个互联网的企业级架构,帮助大家处理大规模并发交易,这个也是在淘宝的“双11”的峰值已经验证过它是完全可以处理更大规模交易。所以,今天也是面向用户来输出。
同时,我们看到公有云的大规模的网络带宽,这种基站,会看到阿里云今天在国内有六个节点,包括在香港,同时我们在新加坡也有节点上线,今天阿里云在全球布局,希望能够帮助我们中国的客户走到海外去,同时帮助海外客户能够到中国来。
这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左上角是去年千岛湖的一个非常漂亮的机房,下边是在张北开建的华北机房,这个机房不仅容纳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包括30万台的服务器,也容纳为各位客户提供的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器,都在这个机房里面。
通过这些上面的优势,事实上我们从2013年可以看到,这是2013年这个企业的分布,主要还是沿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做。但是,2015年的图会看到,除了新疆、西部,会看到整个大半个中国实际上是用阿里云非常多的客户,包括中部,西部我们也正在推广,包括成立分公司在推广云计算业务。
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整个阿里云从去年开始把生态近来作为第一件大事来看,无论云服务商,还是合作伙伴,包括渠道,我们希望共同开拓云计算市场。所以,各位合作伙伴如果有这种方面也可以大家一起来谈,怎么样共同面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些合作伙伴和生态,我们今天实际上有超过230万的客户选择在阿里云上,有小的创业公司,也有大的,也有中型企业,甚至更大的像中石油、中石化,包括海关总署,公安部,国税总局等,今天都在选择阿里云作为它的基础设施在提供服务。
对应的各个行业都有解决方案,跟我们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无论在通用的解决方案,还是在行业解决方案,不同的行业,比如游戏、医疗,比如物联网,我们各行各业都在跟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行业的合作方半。另外在整个生态上,对创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上都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给到各位。
上面就是阿里云过去两年的实践情况。下面介绍一下政务领域,跟大家息息相关的政务领域的一些突破和实践。今天事实上在整个政务领域都在讲“互联网+”,各行各业,从税务到人社,包括到公安,到气象,到交通,都在谈“互联网+”。所以,我们理解“互联网+”事实上是三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大集中。我们也是觉得政务在不断的走向集中,云计算可以成为这个集中的基础设施。无论是纵向的集中,还是横向的集中。横向的集中指的是,比如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推动的地方政务云,是做横向集中,这种集中我们也可以支持。比如在全国超过14个省市都在跟地方共建政务云,帮助地方政府集中它的系统。还包括纵向云,我们指行业的脊椎。我们也是在帮助各个行业做它的行业集中,阿里云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来提供。
第二个概念,大服务。如何把过去面向经办人员和决策人员的流程今天面向广大老百姓,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所以对象要同决策人员变成消费者。所以,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过去是2C的,B2C也好,C2C也好,各种经验和能力,今天沉淀在压力云上,能够给我们政府提供基础设施能力,不仅包括阿里云的基础设施能力,就是技术的基础设施的IT能力,也包括阿里巴巴集团下面的支付宝的支付能力,包括钉钉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能力,包括高德地图的地图的能力,这些我们都在打包,给到我们的政府,说你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能力构建你们的能力,进行转型。
第三,大数据。基于大服务的转型,可以看到不仅有大量的IT数据,也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大量从老百姓上面采集的数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是真正的大数据。同时,政府在构建大数据时候才能真正为前端的服务有真正的精准的服务,这个时候数据融合的价值就会出现。
今天我们主要谈大数据方面的合作,电子政务领域,一些集中度高的行业真正有在做大数据的实践。在大数据这一块,在过去的各部委的数据是割裂的,包括因为政府各种的现状,也没有数据交换的概念,或者在数据生态上还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包括也缺乏一些全局的数据治理体系,包括跟安全上的一些顾虑。所以,这些现状和挑战,作为今天在大数据方面我们要做各种大量的工作。所以,今天我们在政府的大数据我们还是“存、通、用”,我们希望尽快推动政府做大量的数据汇聚,大量的数据存储,以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标准存储数据,之后在数据存储基础上我们希望打通这些隔离的数据,最终不断的激发创新的业务场景,反过来促进它的通和存。
所以,整个底层技术就是阿里云的大数据平台,就是我刚才提到我们在集团内部实践了之后今天沉淀下来的大数据平台,它不仅是对内支撑阿里的业务,同时也对外服务大型的企业和政府。从形态上来讲,它有两种业务形态:第一,左边的是我们现在内部的,支撑我们集团内部的业务。同时,在公共云服务商,我们有一个附加的平台,实际上有些行业的,或者政府,有些行业的数据可以放到公共云上,我们也支持它在公共云上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另外,大量的部委业务我们是认为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把数据放在公有云上。我们叫专有云服务,就是把我们沉淀下来的产品做成一个软件,部署到部委的机房里,这个业务我们也是支持的。目前国家部委大量的业务是第三种,同时有一些部分业务,或者一些地市的,一些地方业务在公共云平台上。
实际上我们看到大数据现在其实无论是在安全,还是在海关、财税,包括医疗,包括交通实际上都有大量的实践,真正在落地,这些行业相对来讲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就是大集中的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它在目前积累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他在做大数据的实践。包括在气象领域,实际上是数据服务市场,这块有很多事情。
今天时间有限,只能讲几个行业。第一,公安。大家应该能够了解,公安行业是整个电子政务领域基本数据最多的一个行业,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同时,业务上目前在维稳的情况下,实际上它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它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海量的数据里面去抓,去提取各种线索。这个跟过去传统的基于一些查询的模式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点跟阿里巴巴在过去淘宝海量的用户上去打假,去抓一些不好的商家,这个场景是类似的。而且阿里巴巴本身数据足够大,跟整个公安部的数据量基本上是可以匹配的。所以,基于这样的场景下沉淀的我们的技术,今天在整个公安的情况领域,包括研判领域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是一个基本的架构图,从底下的云计算的基础的引擎到上面的整个数据治理,数据同步,到往上的业务展现,包括数据可视化,包括情报,这些都是一系列的今天在整个公安领域,在研判领域我们在帮助政府做的一些事情。
第二,税务领域。在互联网+税务这个领域实际上有大量的公众服务的,大的服务的概念。无论是发票,还是到个人办税,甚至到维权,这个领域我们都在做。整个解决方案来讲,最右边是现有的系统,基于Oracle的,金山的全国集中系统。面向互联网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建电子税务局。可以看到它会有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会把纳税人中心的服务抽取出来做一个纳税人中心的服务,把发票中心作为一个中心的图来做,基于这样的共享服务可以支撑上面各类应用的创新和各种各样大的规模的并发处理。最左边是我们最近在国税总局有一个阿里云的合作,这个就是把整个阿里的大数据,在国税总局做税务的大数据包括整个数据治理,在这上面的基础上我们会和税务总局开发一系列的包括风控,包括税务的大数据的应用。
第三,交通领域。每个人在北京能够感受到交通的压力,拥堵的压力。每个人在路上会觉得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场景。实际上今天我们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应用了。当你把跟交通相关的各类数据汇聚到一起,价值就非常大了。包括交警的数据,卡口,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公交的运行数据,包括各类的车辆的数据,包括高德上每个人都在用手机,用移动互联网,用高德。所以,当你把这些数据全部汇聚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场景,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会发生。你会发现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在杭州,数据汇集会发现,每天五点大量汇聚在杭州东站,因为那个地方是一个出租车换班的地方,对城市的规划者来说就是解决拥堵的一个点。比如交警的红绿灯这块,把高德的数据,出行的数据放进去之后,跟交警的红绿灯匹配之后,你会发现我们可以很有效的做交通的管控,当你的车辆进来之后,我们红绿灯会根据车辆实时的情况做一些调整。这个目前在武汉,在杭州都有在做,就是我们叫“互联网+信号灯”的项目。包括之前大家看湖南卫视有一个项目,也是提怎么样做实时的交通的预测,都是通过大数据做的一些案例。这是在G20期间给杭州做的一个城市大脑的项目。
我们除了做大数据之外,我们还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公安部做了一个移动端,在移动端上可以把失踪儿童的信息在上面做紧急发布,通过移动端有各种跟失踪儿童相关的信息可以发布上来,通过这个移动端,我们发现真能找到一些失踪儿童。我想讲的意思是今天我们在云计算领域我们在真正做一些云计算的事情,我们也希望这件事情是在不断的推动我们阿里云,包括阿里云的人不断在做技术创新,做客户价值的实现。我以这个公安部的案例跟大家来结束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