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一位消费品行业的CIO联络,他告知说他将于春节后离开现有单位,到另一家更有活力的企业担任CIO职务。我问他离开现单位的原因,他说消费品行业业务变化非常快,原单位组织架构死板,实在跟不上“业务在飞奔,IT在路上”的发展形势。
云原生好的时代,也是不得不云原生时代
实际上,不仅是消费品、互联网等需求变化快的行业,就是原有存在资源优势的企业,都开始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降本增效问题。在技术应用上,对可弹性扩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云原生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被快速接受似乎也就两三年时间。
根据笔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1%的企业CIO表示业务模式的变革正在发生。随着5G时代到来,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快,如果企业业务仍然只停留在以线下门店为主的传统形式上,显然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业务需要变革,而IT也在为了支撑这种变革而不断推进,具体而言,体现在不断变迁的应用架构和开发流程上。
以软件架构为例,最早开始是单体应用,所有的业务都在一个应用包里,把所有代码打包在一起;其次是分层架构,3Tier、MVC(前端、后端、中间控制器);后来IBM主导开发了SOA架构,有个解耦方式,但还是面向集中式业务;现在更多的面向微服务架构,互联网企业已经做到了生产业务微服务化,比如电商系统,通过将很多业务模块解耦,比如购物车拆分成一个独立的服务,便可以独立进行版本迭代和升级上线,实现与电商系统其他平台的完全解耦,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业务需求。
再以基础设施为例,以前是大机或者传统数据中心,再是集中化IDC数据中心,后来有了云计算,而现在则是云原生。
CNCF基金会对云原生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实施和声明式API。“
由此可见,云原生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好地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可预测的重大变更。比如互联网企业都会做的频繁的促销活动,频繁的业务变化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合,包括企业的应用架构、业务实现,这些云原生技术正在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说,这是云原生好的时代,也是不得不云原生的时代。
Kubernetes 基础设施的统治者
谈到云原生,便必须谈到Kubernetes。Kubernetes最开始是由谷歌开源的虚拟化平台或是支撑云原生的基础设施平台,谷歌把它的共性拆出来,开源成Kubernetes,在CNCF基金会的推动下,Kubernetes已形成为一个强大的社区,包括微软、IBM、华为、青云QingCloud等国际国内厂商都在贡献代码,对Kubernetes进行演进和迭代。
青云QingCloud 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经理于爽对Kubernetes的地位评价非常高,他认为“Kubernetes将是未来IT基础设施的统治者“,其原因是:
首先,Kubernetes容器是跨基础设施的,不管是物理机还是云平台,只要业务构建于Kubernetes,以容器化的方式交付,就可以跑在不同的平台之上。这意味着客户不会被任何服务商锁定,其业务可以很好的跨基础设施做应用迁移。
其次,Kubernetes社区,不管是个人开发者、企业开发者均需要投入,因此其版本演进非常快速。而且Kubernetes有非常标准的开发架构、API设计,也能实现很好的兼容。
第三,扩展简单和标准,Kubernetes在最开始设计时就没有很深入向下和向上做绑定,而是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开放出来。以存储为例,数据需要最终存储到数据盘里,Kubernetes把它抽象成存储服务的标准接口,任何存储厂商都可以基于接口标准,把存储服务的API对接进去,这使得Kubernetes生态非常繁荣。
KubeSphere 开箱即用的云原生
虽然Kubernetes是云原生最基础的支撑平台,就如房子已经基本建成,但并不能立即入住一样,毕竟没有人愿意住在毛坯房里,没有家具和家电,只能保证企业最基础的应用,还会涉及监控、日志、告警,甚至开发工具链、微服务管理工具等,后续的使用会变得非常复杂。
KubeSphere是青云QingCloud为云原生开发的一套专业平台,是在Kubernetes之上构建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是用于数据中心的、可插拔的企业级多租户容器平台。于爽在谈到Kubernetes的设计初衷时说,我们的最终目的一是降低平台落地成本;二是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社区用户把KubeSphere称为云原生全家桶,因为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选的功能组件,用户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有选择性的使用这些组件。简单罗列如下: 首先,核心功能开箱即用。青云QingCloud所谓的开箱即用,是指运维友好,把所有后端的技术细节屏蔽掉,尽大的可能帮助用户节省所有的学习成本,让用户可以迅速上手,提升用户的效率,这里面包括青云QingCloud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很多分析。
KubeSphere的产品目标是“聚焦业务应用”,所有的功能体验都是围绕应用设计的。因此,我们在产品开发之前都会跟社区用户、青云现有的企业用户进行调研,他们现在的使用模式是怎样的,期待的模式是怎样的,汇聚并梳理所有的需求,提炼并最终展示在KubeSphere平台上,形成很好的用户体验。
一、即点即用的DevOps,面向开发测试人员,覆盖了开发测试全链条的发布。从提交代码、构建应用、应用发布到测试环境、测试通过发布到准生态环境及生产环境,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台上可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灵活可选的微服务框架,现在Java系比较主流的SpringCloud、Dubbo;CNCF现在主推的Istio,Istio是由谷歌、IBM和Lyft三家公司主导的开源项目。不管是传统微服务框架还是主流的云原生微服务框架,在KubeSphere平台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
三、应用跨平台一键部署。这是得益于容器、Kubernetes的特性,天然地在KubeSphere产品里支持。
其次,健壮的容器基础设施。青云QingCloud自有的SDN、SDS产品,包括QingCloud云平台,都可以跟KubeSphere很好的整合。这个整合并不是强绑定的关系,KubeSphere既可以安装在青云QingCloud之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他云平台、物理机或者VMware之上。
最后,企业级增强特性。在大型企业落地,多租户、运维友好和安全都是必须的功能。
KubeSphere 云原生生态
当然,所有的平台都离不开生态,青云QingCloud深刻认识这一点。围绕KubeSphere、云原生的主题,青云QingCloud在国内开展线下Meetup活动,迄今已举办6场全国巡演,30个研发和用户主题分享,累计超过1000名开发者参加。
据了解,青云QingCloud将在2020年在公有云上交付更多围绕容器、Kubernetes、云原生的功能,并在2020年第三季度发布KubeSphere4.0版本。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