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1月26日报道:这些都让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态势。在这个浪潮中,也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基础服务提供者,他们隐藏在幕后,帮助移动创业者们从不擅长的IT运维和产品运营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中,作为专注于IaaS(基础云计算)的服务商,UCloud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创业者的盲从和经验缺乏是失败主因

在机会面前很多人忍不住创业的诱惑,投身创业大潮中,而这其中成功的极少数,能够持续占据用户手机桌面的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人蠢蠢欲动,游走在即将创业的边缘,他们对创业格外理智,在资本、资源、经验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选择了观望。也有大批的创业者已经说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但是在谈及失败的原因时,他们有一种共同点:作为技术创业者,他们除了缺乏资金支持之外,更缺乏足够的经验、特别是产品后续的运营经验,以及应对产品用户数爆发增长时IT运维的经验。也正是创业者们对IT服务的迫切需求,才有UCloud这样的服务商未来的成长空间。

现阶段云计算在创业者中的普及度仅有20%

UCloud高级架构师韩新亮坦言,现在国内创业者对于云计算的认知远不如国外。事实上,很多技术都是从国外进入到国内,国内的技术发展还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从数据上看,20%的创业者选择使用云计算,70%的创业者仅仅是对云计算有一定的了解,有10%的创业者们还并不太知道云计算。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创业者们往往是通过口碑宣传,创业者对云计算的信任和接受还需要时间。因此,作为云计算的服务商,UCloud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这也是未来的希望。正如此前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博士谈到,阿里云平台没有一个销售,但是业务能够做到全国各地,这就是用户口碑。

创业者应该专注产品本身

看多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失败的经历,UCloud高级架构师韩新亮对记者坦言,移动互联网创业应该更关注于产品本身。目前,移动互联网还处于新产品的圈地阶段,很多新领域的竞争格局还没有完全稳固。很难想象,例如英语流利说、蝉游记和小恩爱,这些正在使用UCloud云服务的爆红垂直类移动APP,能够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吸引这么多得用户。道理很简单,这些垂直区域无法被互联网巨头们全面覆盖,因此,产品需要更多差异化、专业化竞争,创业机会也在这里面。

不可否认,应对机会敢于尝试,并将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企业值得尊敬,无论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是云计算的创业者。其实,UCloud的角色也是创业者,只不过是扎根于云计算领域。韩新亮认为,未来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势必会被移动开发者所接受,但是目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UCloud正是在不断的教育用户,让他们感受到云计算弹性计算带来的价值,特别是创业者们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会逐步增加对带宽以及计算资源的需求。同时,得益于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了解,UCloud也能够深刻体会到创业者们的实际困难。

UCloud解决方案专为移动业务场景设计

现如今,UCloud不仅在自身产品和服务上为移动App团队做了重点支撑,更携手业界知名战略合作伙伴致力于为移动App团队提供最为专业的基础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帮助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快速搭建业务基础平台,确保技术研发团队能更专注于产品优化。

据了解,UCloud为移动业务场景设计的产品解决方案包括:高I/O云主机(UHost),针对MySQL、MangoDB等随机读写场景通过软硬件技术进行了特定优化;云数据库(UDB),出色的I/O读写性能并自带主从、备份、监控等功能,用户无需安装配置MySQL,直接使用即可;云缓存(UMem)针对K-Value场景专门设计,数据热备、自动切换并可支持在线扩容;负载均衡(ULB)可以通过调度请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可通过健康检查实现自动故障切换,提高可用性。通过以上解决方案,UCloud能帮助创业团队缓解因资金、基础设施和专业维护技术人员不足而引起的发展受限。并伴随其业务成长直至发展成熟。

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最热门的词汇除了智能手机、移动App、投资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词——创业。无数的人、资金、资源都纷纷涌向移动互联网,以至于整个行业初期时常有“错过了互联网浪潮遗憾不已,决不能再错过这一波浪潮”的论调。
这些都让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态势。在这个浪潮中,也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基础服务提供者,他们隐藏在幕后,帮助移动创业者们从不擅长的IT运维和产品运营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中,作为专注于IaaS(基础云计算)的服务商,UCloud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创业者的盲从和经验缺乏是失败主因
在机会面前很多人忍不住创业的诱惑,投身创业大潮中,而这其中成功的极少数,能够持续占据用户手机桌面的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人蠢蠢欲动,游走在即将创业的边缘,他们对创业格外理智,在资本、资源、经验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选择了观望。也有大批的创业者已经说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但是在谈及失败的原因时,他们有一种共同点:作为技术创业者,他们除了缺乏资金支持之外,更缺乏足够的经验、特别是产品后续的运营经验,以及应对产品用户数爆发增长时IT运维的经验。也正是创业者们对IT服务的迫切需求,才有UCloud这样的服务商未来的成长空间。
现阶段云计算在创业者中的普及度仅有20%
UCloud高级架构师韩新亮坦言,现在国内创业者对于云计算的认知远不如国外。事实上,很多技术都是从国外进入到国内,国内的技术发展还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从数据上看,20%的创业者选择使用云计算,70%的创业者仅仅是对云计算有一定的了解,有10%的创业者们还并不太知道云计算。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创业者们往往是通过口碑宣传,创业者对云计算的信任和接受还需要时间。因此,作为云计算的服务商,UCloud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这也是未来的希望。正如此前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博士谈到,阿里云平台没有一个销售,但是业务能够做到全国各地,这就是用户口碑。
创业者应该专注产品本身
看多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失败的经历,UCloud高级架构师韩新亮对记者坦言,移动互联网创业应该更关注于产品本身。目前,移动互联网还处于新产品的圈地阶段,很多新领域的竞争格局还没有完全稳固。很难想象,例如英语流利说、蝉游记和小恩爱,这些正在使用UCloud云服务的爆红垂直类移动APP,能够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吸引这么多得用户。道理很简单,这些垂直区域无法被互联网巨头们全面覆盖,因此,产品需要更多差异化、专业化竞争,创业机会也在这里面。
不可否认,应对机会敢于尝试,并将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企业值得尊敬,无论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是云计算的创业者。其实,UCloud的角色也是创业者,只不过是扎根于云计算领域。韩新亮认为,未来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势必会被移动开发者所接受,但是目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UCloud正是在不断的教育用户,让他们感受到云计算弹性计算带来的价值,特别是创业者们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会逐步增加对带宽以及计算资源的需求。同时,得益于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了解,UCloud也能够深刻体会到创业者们的实际困难。
UCloud解决方案专为移动业务场景设计
现如今,UCloud不仅在自身产品和服务上为移动App团队做了重点支撑,更携手业界知名战略合作伙伴致力于为移动App团队提供最为专业的基础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帮助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快速搭建业务基础平台,确保技术研发团队能更专注于产品优化。
据了解,UCloud为移动业务场景设计的产品解决方案包括:高I/O云主机(UHost),针对MySQL、MangoDB等随机读写场景通过软硬件技术进行了特定优化;云数据库(UDB),出色的I/O读写性能并自带主从、备份、监控等功能,用户无需安装配置MySQL,直接使用即可;云缓存(UMem)针对K-Value场景专门设计,数据热备、自动切换并可支持在线扩容;负载均衡(ULB)可以通过调度请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可通过健康检查实现自动故障切换,提高可用性。通过以上解决方案,UCloud能帮助创业团队缓解因资金、基础设施和专业维护技术人员不足而引起的发展受限。并伴随其业务成长直至发展成熟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9-07-31 12:13:13
云资讯 京东云发布《私有云&混合云白皮书》 构建客户想要的云平台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5G时代的来临,企业IT系统的云化成为大势所趋。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应用需求对云厂商提出更多要求。 <详情>
2019-07-31 10:31:00
边缘计算 企业必须进入云端吗?可以进入边缘计算
如今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要具有企业的视角。这意味着垂直行业应用程序、开发生态系统、产品设计、硬件、部署等。 <详情>
2019-07-31 10:19:00
云资讯 谷歌牵手VMware将虚拟化工作负载引入谷歌云
彭博社报道称,谷歌与VMware正在展开合作,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在Google Cloud Platform上运行VMware vSphere虚拟化软件和网络工具。 <详情>
2019-07-31 09:52:00
云资讯 谷歌与戴尔旗下云计算公司VMware建立新合作 试图追赶竞争对手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一,谷歌宣布与戴尔旗下的云计算公司VMware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更多企业迁移到云端,从而试图追赶其竞争对手。 <详情>
2019-07-31 09:10:00
云技术 云计算时代,硬件为什么仍然非常重要?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采用了“云优先”的战略,他们淘汰了三台大型机、将尽可能多的计算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尽可能放弃内部部署软件,转而使用软件即服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