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1月2日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走进中小企业。
而对于云计算这种新技术而言,虽然质疑声不断,但没有人否认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因为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云计算模式意味着没有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无需聘用新员工和技术顾问,也不用租用设施,隐性成本支出被极大降低。企业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收费或者固定收费的方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这对于那些缺少信息技术资源的成长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极大利好。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标准化服务为客户的业务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信息化服务商们更高的目标。
建立服务标准迫在眉睫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中,网站建设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排头兵”。尽管很多中小企业选择在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网店,但他们对建立企业网站的需求依然强烈。
赛迪信息化研究中心一份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有诸多企业网站的建设与运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局限在企业信息展示方面,或是缺乏互动功能,或是仅限于在线咨询、留言等初级的互动形式。事实上,企业网站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此为平台,推进企业的业务推广,最终促进企业业务的发展。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组织人马,从市场上选择各种软件,搭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另一种是选择一家有实力的IT服务外包商为自己打理一切,自己则专注于发展公司核心业务。显然,后一种方式更为理性、专业。
然而,最近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让IT服务外包商有些头疼。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将突破6000万。中小企业地域分布之广,涉及行业之细令人惊叹,且每个企业都有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服务标准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但行业服务标准的建立岂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国务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宝国认为,既然是为了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而服务,信息化行业标准的建立必须要代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诉求。但用户的需求由谁来收集?很显然,信息化行业服务标准的建立需要有更多厂商和用户的参与。
为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加快发展,近日,相关政府部门联合相关企业开展了“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全国推进工程”。该活动将从6月开始,对全国50多个城市的上万家成长型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和诊断。活动期间,将特邀信息化专家,通过诊断企业网络营销误区、分享企业网络营销成功案例、体验营销工具使用技巧和普及企业信息化运营常识等方式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使其信息化迈上新的台阶,步入一个“变建为用”的崭新阶段。
“只有用户和厂商之间面对面沟通,才能真正把握用户的需求,服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中企动力副总经理路岩表示,这种一对一、面对面的顾问式服务模式,强调优势互补,可以把中小企业并不擅长的IT网络技术和网站运营方面的事情一并承担下来。
据悉,在此次活动中,中企动力率先开创了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化运营服务模式,即通过为中小企业基于“云平台”上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运营产品,包括硬件、网络、软件、系统架构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运营建设。
云计算如何飞进寻常企业家?
从企业规模角度来讲,单个企业的规模和IT需求都非常有限。但是,作为整个群体来讲,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绝对不容忽视。那么,如何用云计算服务打开中小企业的大门,真正飞入寻常企业为其提供服务?
路岩认为,要想为数千万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了解其需求至关重要。据他了解,目前成长型企业更需要能够实际产生效果的云平台。
因此在建设云平台时,中企动力采用组件化的方法构建,并把十几年信息化服务过程当中所积累下来的客户需求,变成几十个上百个不同组件。这种可扩展性需求能够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要通过云计算服务中小企业,必须通过硬件、网络、软件、系统架构、平台等云平台服务开放给传统企业,并遵循合作经营的模式,与众多合作伙伴通过开展不同领域的垂直深入数据挖掘、应用服务、硬件匹配等,与传统企业共同进军商务云领域,才能使云计算逐步从一个热点概念真正转变为众多企业使用的应用服务。
做好云计算没有捷径,其背后需要很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运营能力为支撑。作为一种IT外包服务模式,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才能帮助那些寻常企业找到通向新技术福祉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