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事说起 传统IDC的三大真实窘境
刘世豪通过分享了三个小故事,展示了传统数据中心所面临的三大窘境:
故事一:单位A,它从规划、选址,基建,功能设备陆陆续续部署,耗时三年,这是一个长期的等待。而且在此之后我们的一些设备陆陆续续上架、上线,中间还需要一段过程,所以这样一些过程非常非常长,这样一个昂贵的等待,一次性的投入,这个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后续规模的扩建也有明显的上限,投资回报率相对来说一个周期非常非常长,我们就很容易的失去了一些市场的机会。
窘境一: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入成本非常巨大,后续扩建的规模也有着明显的上限,导致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对企业来说容易丢失市场机会。
故事二:B单位是视频分享的公司,他的一些特性会造成他的网带,宽带的费用,会占据他营运成本30%到40%之间,由于这个缘故成本价格不得不让他现有的设备在现有的城市要转移到下一个城市去,一个比较低价的城市去,以减少他的成本,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家公司不专业,所以常常造成一些设备的损害,为了运输的安全可靠,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增加一些包装的成本,在我们实施上架和下架过程中人力的消耗也是非常可观的。
窘境二:为了防止数据中心搬家过程中造成设别损伤,不得不增加一些设备包装成本,同时上架和下架过程中的人力消耗也会相应增加。
故事三:C单位他是一个高性能数据中心,他面临的一些问题是能耗,在大量服务器的设备,不光带来能耗上的问题,还有散热的问题,统统转嫁之后造成一个非常昂贵的电费,每年的电费将近一千万。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由于操作中心实施的过程会非常长,所以新产品更新换代这会造成了我们在原先的运行以及现在设备中间的一些服务偏差。
窘境三:巨额能耗成本。
诸如此类的种种窘境向我们表明:在云计算时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弊病日渐显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SmartCloud简介
SmartCloud的模块介绍。Smart Cloud是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正式发布名称,Smart Cloud是CDC(云计算数据中心),也是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设计理念的第一个产品实践。Smart Cloud是针对传统数据中心各种利弊提出来的革命性、一体化、全新的产品新形概念。Smart Cloud拥有冷却单元、动力单元、计算与存储单元,还有一体化智能管控单元。它将可以运用在广大的草原上,也可以在雪山中,在海边,甚至在地震现场,还有我们的国防需求。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Smart Cloud有两种类型:20ft和40ft两种形态,分别面向中小云平台一体化的smartcloud和面向大规模的云平台设计。
以20ft数据中心为例:占地面积不到15㎡,可以实现资源统一、自动化、策略化的管理,支持全方位的环境。动力单元有N+1,自然单元最大量是160K。【点击查看规格表】
▲Smart Cloud结构示意图
计算能力:能够部署640台服务器,支持1280个CPU,7600个计算核心,15360个计算线度。1280TB存储空间,比普通IDC提升2-3倍。达到了百万亿次。只要47台集装箱就可以达到“天河一号”的性能。
存储能力:6 PB。可以存放300万部高清电影,可以提供50万人口的医疗咨询资料,我们只要两个smartcloud就可以支持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有的藏书。
从2002年开始,浪潮就从事数据中心的应用研究。研究的方向包括高密度部署、集中智能管理系统,还有冷却保温技术,目前为止实现了60多项技术、专利和发明。
smartcloud的优异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配有供电、IT设备、制冷、散热等所有模块的完整中心,包括20ft和40ft两种形态,其中,20ft数据中心占地面积不到15㎡,能够部署640台服务器,可以提供7680个计算核心、1280TB存储空间,比普通IDC提升2-3倍。产品实现了“everything in a box”,是中国首款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同时还实现了“life cycle smart”,设计上采用模块化、平台化的策略,能够一体化交付,货到即用,灵活部署,自动化管理技术保证数据中心上线后可以无人值守,具有便捷的移动性、易部署性、和智能性,可以作为移动式数据中心、企业政府的数据中心以及大型云数据中心的部署模块。
1、便于移动,快速部署: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组装、测试等都在工厂完成,仅需要接通网络和电源就可以上线,不仅对于部署环境要求低,可以随地随时部署,而且部署工作简单,仅需要2人·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中小规模的数据中心,如企业、政府,以及会议、活动等临时性数据中心,可以直接采用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省去繁杂冗长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和高昂的费用;对于大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可以采用云海集装箱模块化部署,改变当前以产品为单位的分散部署,可以将部署速度和数据中心弹性提高数十倍。
2、集中、自动化管理: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将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自动化、策略化管理,能够实现物理设备管理与应用业务管理的联动管理,会根据机房负载自动调整各类设备的状态,达到各类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集装箱内的供电、散热、计算、交换等模块能够统一自动化管理,无需值守。
3、高效、精控成本:自动化、虚拟化的管理技术,使设备利用率从现在的10-20%,提高到60%以上,而且管理模块能够统计每个应用资源使用情况、每一个资源单位成本,例如每个处理器每年的耗电量、完成业务量以及利用率等,从而轻松实现数据中心TCO精确控制。对于当前最为普遍的能耗问题,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集中供电、散热,辅以管理系统的智能功率调控,有用功率(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功率占机房总功率的百分比)从原有的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
4、平台化、选择自由: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是平台化产品,不仅可以搭载不同的浪潮定制化模块,为客户提供不同的应用方案,例如整体数据中心,数据中兴制冷模块等;也可以搭载业界的标准化产品,在为客户带来客户价值的同时,不会产生技术捆绑等影响客户选择自由;
技术亮点:均衡冷却系统Baiance Cooling。这样一些技术可以减少局部散热的死角,根据相关保温的一些技术,我们可以确保保温的一些特性;水管跟IT设备物理隔离。
优化投资方面,这个特点来说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我们PUE,传统IDC是2,我们现在是1.22;另外就是我们的密度高,以现在密度可以节省82%这样一个部署密度,我们同样的机器数量来说,空间利用率只有占到原来IDC 50%左右的面积。
减少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我们用5万台的规模来核算,smartcloud只需要1亿8667万,而传统的IDC可能需要2亿3千万,成本省掉了19%。如果用按需投入来说,分成五期来看,smartcloud需要3400万,传统IDC需要6200万,相对节省45%。
投资优化。因为PUE较低,把大量的水、电一些运营成本直接转到IT设备上。据了解,传统的IDC运营成本70%来自于水和电,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水和电再拉出来来讲。所以我们把这一块完全转嫁到IT设备以后,就可以把水、电成本节省将近40%。同时,smartcloud的管理系统可以把传统的单个节点的管控方式,扩展到以一个(英文)的形式,所以相对来说,管理费用的投入变得非常低。
建设周期。因为smartcloud不需要建房,所以规划周期从原先25周缩短到4周,节省了84%的建设时间,有时候,建设周期从原先的50周缩减到6周,这个节省88%。
滚动式收益。我们都知道,一个传统IDC产业,要建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必须要先期的一次性投入,前期一次性投入相对来说是非常高的,可是前期没有任何的收益,一直到上线的时间,可能这个时候机器陆陆续续来了,开始运营了,才开始有收入陆陆续续进来。可是smartcloud可以在上线的时间点(因为我们部署时间短)立马产生上线的收益,使得收益曲线跟投入曲线呈现健康的趋势。
良好的管理系统。软硬件一体化对资源进行池化,实现资源的统一,自动化、策略化的管理,我们支持浪潮云海OS管理系统,能快速的部署应用软件和应用程序。smartcloud的管控系统具备了资源中心、能耗中心、安全中心等管理模块。
运用实例:广电云
上段的智能终端,机顶盒在运用媒体这边的一些资源,结合我们的集装箱,我们提供了任务资源调动中心、节能管控的中心、安全管理中心、虚拟化中心、分布式文件处理系统,还有基础的软硬件管理系统,从头到尾一体化做一个整合。
所以实现了用电视上网、电视缴费、电视游戏、电视买彩票、语音聊天、可视电视等等,我们已经从看电视转变成用电视。
同一个节目可以投入电视、手机、机顶盒等多种模式,实现了三维互动、断点续播。并及时获取,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所以我们就把集装箱直接放到小区,为小区做服务。
基于浪潮smartcloud数据中心云海OS管理平台以及媒体的优势,构建了广电云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支持数十种终端同时开展上百种业务,支持数千路电视同时播放,存储数万小时的标签节目,提供数百万用户同时访问,提供数千小时的营业服务,还有数万亿的应用。以上就是广电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