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安全圈子里,白帽子群体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们既能够通过高超的技术能力,挖掘出互联网的安全漏洞,又能凭借“白帽子”的道德操守,与真正的黑客“黑帽子”时常上演针尖对麦芒的网络对决。
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维护世界网络、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力量,白帽子不仅有固定的小圈子,也有他们喜欢的公开比试的赛事,这就是CTF。
12月7日,由长亭科技举办的2019 Real World CTF国际网络安全大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以“Hack the real”为主题,为期两天的盛会囊括“国际网络安全大赛”“阿里云安全挑战赛”“安全训练营”“技术论坛”“Hack Valley”五大板块。
阿里云的加入,似乎让这场白帽子最看重的CTF比赛,多了一些不同的味道。
用实战,重新定义CTF赛事标准
CTF(Capture The Flag),又叫信息安全领域的夺旗赛。它从1996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发源而来,主要分为解题和攻防两种形式,综合考验白帽子战队的技术、策略和能力。
由于CTF非常接近现实中的网络安全攻防,被国际安全圈普遍认可是可以培养安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颇为受到热爱网络安全技术的年轻人喜欢。这些年来,CTF赛场上从不缺少热血、坚持和突破自我的故事,也诞生一批又一批网络安全的白帽子精英。
自身也是白帽子出身的,阿里云云平台安全总监,云产品安全负责人牛纪雷,花名东厂,对CTF赛事也并不陌生,“2014年加入阿里之后,首先接触的就是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当时为了应届生的招聘,北京、成都、武汉、西安等这些城市都跑遍了,但是效率还是比较低,通常面试100个人仅有1-2个是适合的,然后再到实习阶段,最后一半都留不到。”
其实,这种产学脱钩的情况在行业内早已凸显了,学校的课程和专业,与用人企业的需求脱节。所以,在2015到2016年的时候,阿里云也跟随着CTF赛事来招聘人才,招人的效率确实高了很多,但后来发现也有一定的缺陷。
因为,真正的“real”其实并不来自于比赛本身,而是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如东厂所说,“CTF通常是是纯比赛型的,这些题目本身是有答案的,而阿里云的赛事加入之后,我们提供的都是真实的环境,场景更真实,反馈的能力也更接近实战。”
为了此次比赛,阿里云首次开放真实的线上运行环境,并挑选 ECS(云服务器)、RDS for MySQL(数据库)、MaxCompute(大数据计算服务)三款云上核心产品接受选手挑战。“我们是习惯了以内部的视角看问题,而CTF这些参赛队则是外部的视角看问题。尽管阿里云内部,也有专门挖洞的蓝军,还会请业界顶级的团队来做攻击。但我们还是希望CTF的精英能够帮助我们反馈真实的问题。”
据了解,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将公共云真实售卖级产品进行赛题设计的赛事,本次挑战赛不仅面向广大白帽子开放阿里云相关产品,并让这些顶级选手通过实战验证阿里云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赛还特别设置了高达500万的总奖金池和高60万元的单项奖金,打破了过往奖金记录。
双11试炼,与阿里云技术相互印证
今年双11,天猫以2684亿的成交额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伴随着新的交易记录,阿里云所面对的各项峰值记录也一个个被打破,每秒交易创建峰值54.4万笔,实时计算消息处理峰值25.51亿条/秒,消息系统峰值处理量15750万条/秒,批处理计算数据量双11当天达到982PB等等。
如果说,每年的双11都是阿里云技术的试炼场,安全自然也不例外。双11经历的24小时,底是怎样的一个24小时?
阿里云安全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双11期间,云平台自动识别并拦截来自184个国家的60亿次攻击;为天猫、淘宝等多个平台应用拦截来自17种不同方式的473万次攻击、2.9万个恶意攻击IP,成功防御1917次DDoS攻击,云原生DDoS防护包商业化解决方案完美支持IPv4、IPv6双栈流量;为国内外100+双11活动提供全面防护,分析处理2000万次业务请求,并为云上客户提供2亿次风险识别服务,保障客户安全。
东厂表示,“双11第一大挑战是峰值压力,既要满足业务的需求,也要保证安全不能出问题。在平时,安全的策略在常规情况下没问题,但是双11的巨大流量会对云安全能力产生极大考验,支撑好业务的同时还要保障安全。”
的确,在流量洪峰时期很多常规的安全策略会趋于失效。以DDoS攻击为例,日常的场景下,通过安全算法,流量攻击很容易识别。但在双11的高峰流量下,怎么把正常流量和攻击流量区分出来,就是一个挑战:既要保证任何一个正常、真实的流量不被误杀,也要保证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威胁,安全算法和能力会得到终极验证。
事实上,即便是日常的安全策略,阿里云也做到了极致。东厂总结为:第一,怎么做预防护;第二,怎么去检测威胁事件;第三,检测出事件后怎么处理。
首先,在安全防护方面。阿里云在全球的服务器规模是百万级的,大的挑战是资产上的,所以要利用云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东厂说,“我们的云产品有近300款,所以需要解决很多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问题。当然,我们还面临很多新技术的挑战,没有现成的安全防护方案给我们参考,阿里云在中国业务跑的太快了,我们前面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需要自己去踩坑去探索。”
其次,在安全威胁检测方面。阿里云每天的日志都是PB级别,还要从这些日志里找到异常,又要解决可能有误报的情况。这么大的日志检测量,和大批量日志的处理,其实得益于阿里云自研的飞天系统。通过云上的能力来处理,然后解决算法和规则,就显得较为轻松了。
第三,在事件处理方面。阿里云给自己定的新目标是:1分钟日志进来,5分钟告警出来,10分钟处置完。“目前我们人工处理安全事件的极限是15分钟,我们之所以敢突破自己的极限,设定更高的目标,正是因为可以利用阿里云的云计算能力、大数据能力、数据库能力等等重要的技术优势。”
客观的说,从安全防护到威胁检测,再到事件处理,这一整套的运行逻辑背后,也将阿里云整体的技术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也发现,阿里云为客户提供的云产品,会将安全的能力默认植入到ECS、数据库、RDS等云产品当中,将安全做在事前,而不是事后应急。用安全赋能业务,通过安全人的思维模式和理念来帮助产品解决业务问题。
不得不说的数据安全
其实,数据安全仅仅是阿里云当中一个组成部分。但对公共云服务商来说,数据安全又是绝对的重中之重。
东厂告诉我,阿里云对数据安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
第一,数据安全是红线。阿里云有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基于实践,从技术角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保护。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之后,任何人包括员工在内都必须在严格的控制授权监控下才能处理数据。“我们要求必须在合规的情况下处理数据,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云到管道,再到终端最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东厂说。
第二,阿里云设计了全链路的数据加密。客户可以将数据加密后放在阿里云上。密钥仍然放在客户手上,为客户完全所有。这样就可以让客户放心,只有客户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数据。
什么是全链路加密?就是从网络传输加密,到计算加密,存储加密,数据库加密,以及还有硬件级别的加密服务,形成云上数据的全链路加密。
第三,在合规性方面,阿里云已经成为亚洲权威合规资质最全的云服务商,除此之外,还开创性的推出了内部操作透明化服务,所有内部运维相关操作,都会以日志形式记录下来,透明化给客户。
目前云厂商都在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保护方案,但东厂说,“阿里云的系统是基于飞天,是自研系统,代码可控。我们的云原生软件是自己开发的,服务器自己定制的,所以我们可以做到更高等级的安全。”
简单总结,网络安全的能力搭建从没有捷径,必须是建立在足够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攻防技术的基础上的,而对阿里云安全来说,背靠阿里巴巴的整体技术体系,并通过双11这样的试炼场磨砺而出的宝剑必然是锋芒毕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