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认知中,中国公有云市场已是BAT的天下,其他企业很难再有生存空间。但是,近年来的云计算市场却出现了微妙变化,产业互联网红利时代来临,这应该是紫光云为什么会加入公有云阵营、深挖行业价值的重要原因。
提到紫光云,很多人都很熟悉,虽然只成立了一年多时间,但是背靠紫光集团,后发优势逐渐凸显。作为紫光集团进军公有云市场的重要举措,紫光云是要做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为了实现弯道超车目标,公司制定了“1+1+3”战略方向。第一个“1”是云平台;第二个“1”是智慧城市;“3”,是指三个行业,分别是芯片设计云、工业和建筑。
在行业选择方面,紫光云致力于芯片设计云和工业,还比较容易理解。工业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强劲驱动力;而芯片则是“国之重器”,也是紫光集团的重要业务板块。但是,紫光云为什么会对建筑行业“情有独钟”?相信很多人都和笔者一样,心存疑惑!
数字建筑已成为时代主题
“建筑是紫光云公司和集团共同选择的一个领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行业每年有20多万亿的GDP,更是看到了新一轮的变革。” 紫光云副总裁、建筑云总经理牛亚娟,分析了公司为什么把建筑行业作为重要发力点的根本原因。
中国房地产正在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整个建筑行业正在从第一支柱产业逐渐下滑,虽然还有20多万亿的GDP贡献,但是传统建筑业已经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有数据显示,建筑行业的从业年龄正在增长, 40岁以上的中年人占60%,年轻人不愿意在这个领域工作。尤其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传统建筑向数字建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比例只有0.03%,整体水平非常落后。建筑行业是除农业以外,处于信息化水平倒数第二位置的产业。过去,企业从主观意识上并不想做数字化、信息化,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是如何快速拿地;而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在未来5-10年内快速进行转型,进行精细化管理,势必会出现生存危机,甚至淘汰。
从反面来看,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也给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率先行动。当房地产行业的一些头部企业开始纷纷转型,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也就有了施展技能的舞台。
此种背景下, 紫光云整合优质资源,承担起建筑云落地的责任和使命。未来,紫光云将从行业、城市、园区/街镇/社区和项目等各个层次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紫光建筑产业数字引擎方案、CIM数字城市方案、园区/街镇/社区智能化运营方案,推进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孪生理念让建筑数据价值大化
如今,很多人都在提数字孪生,那么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数字孪生是怎么构建出来的?
“城市的发展正在由智慧城市走到智能城市,甚至智能城市+,即数字孪生智能城市,而具体的落地方式其实是由一个个数字单体构成。紫光建筑云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建筑行业完成数字孪生的落地。”在牛亚娟看来,数字建筑和智能城市浑然天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紫光云的新IT能力会成为数字建筑和智能城市得以运行的基础保障。通过BIM、GIS、大数据、IOT、芯片等能力,紫光云可以解决用户更多痛点、难点问题,让建筑行业实现数据价值大化。
在安全城市落地过程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很多问题可以提前预知并规避风险。以消防为例,A地接到报警后,会分派给当地就近的消防局,然后根据电话描述的情境派消防车、消防队员过去灭火,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那个报警电话。但在数字孪生环境下,在着火之前,整栋楼的感应设备就会报警。即使到了真正发生火灾的时候,也会有一套完整的预案,比如:云梯该备多高,干冰应该带多少,人应该上多少,应该派几辆车,走哪条路线,怎么指挥红绿灯等等。数字建筑能对整个城市环境的构成做到“细胞级”了解。
具体而言,紫光云针对数字建筑产业会有两个大的定位:一个数字建筑;另一个是智慧园区。
在数字建筑领域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在整个建筑产业链上实现数字化,另一个还会面向已经建成的建筑,实现建筑的空间数字化运营。建筑产业链的数字化又会分成两大类,包括传统的建筑产业链和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在传统产业链上,紫光云会提供CIM、 BIM、智慧工地等产品,而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里,紫光云会提供一整套服务,也叫建筑产业数字引擎。紫光云是通过整个引擎的商业模式,通过加产品、加技术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升级,建筑空间数字化,包括产业园区、科创园区、社区以及小区楼宇、商业会展中心等等,都是建筑空间的数字化运营。当建筑空间数字化运营是基于不同的建筑空间体,紫光云会做一系列的数字化运营,输出面向整个园区的一整套数字化运营方案,而这一切的底层技术和服务,就是数字孪生业务,也是紫光建筑云的重要拓展方向。
其实不管是数字建筑、社区或者园区,最终都离不开三个字:人、物、场。紫光云的空间数字化运营,就是基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基于一个场,来运营里面所有的物和人。在一个空间内,一群人跟一群物体,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紫光云可以通过大数据、AI把一切记录下来,通过一系列数据能力最终挖掘出新价值,并打上一定的产业属性,向C端或者B端去提供新的服务。所以,空间数字化只是建筑业数字化的第一步。当构建完数字孪生体之后,第二个动作叫仿真,预测一个城市或者园区可能会发生什么。第三步是虚实映射,就是实体可以实时的反馈给虚拟,虚拟则可以直接指导到实体,比如可以控制所有的声、光、电、室内的温度,甚至能够控制室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等等,通过系统去操作,这背后需要很多核心技术和能力来实现。
数字生态构想创造未来更多可能
紫光云要构建数字建筑云,并不是全部内容都由自己来做,而是要构建一个生态共同体,让更多从业者都可以在建筑“这片土地上”产生更大价值。
牛亚娟表示,构建数字建筑生态其实需要很多跨学科能力,包括BIM数字引擎能力,GIS能力,数据挖掘能力以及IOT和芯片的能力等等,而紫光云刚好是提供这些优质服务的“沃土”,能够让耕者有其田,有其利!
比如:一个城市要做一个大工程,可能是政府规划的一个十平方公里的一个园区,那么这个园区如何设计?功能如何实现?这时紫光云会参与其中,帮着政府去做产业规划。对于地产商来说,靠过去那种招拍挂的方式,基本上拿不到地,必须要和产业挂钩。紫光云可以和地产公司合作,帮他拿地。其实,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说,最需要的是产业;而地产商最需要的是地,不知道怎么做产业。于是,这中间就形成了裂痕,政府不会让不懂产业的房地产商拿到地,紫光云刚好牵线搭桥,解决双方的共同需求。
在紫光云的产业数字引擎方案中,BIM贯穿整个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但不会提供具体的工具,而是提供云底层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涉及BIM的时候,紫光云有BIM的合作商;涉及到智慧工地的时候,紫光云有智慧工地的合作商,涉及到某一个领域的时候,紫光云都有比较好的合作伙伴支撑。因为在帮政府带动产业升级过程,本身就会和很多企业一起合作完成,具有先天的资源整合优势,有非常多的生态合作伙伴。
所以,可以看到,紫光云聚焦建筑行业,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基于自身优势及资源的自然延伸,基于“构建云上数字建筑生态共同体”的愿景,去实现建筑产业数字化的业务定位。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