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朋友。讲之前我先谈一下对于CMP和MSP的四个认知,大会之所以把CMP、MSP这两个看上去分不清的词分在一块儿,第一个,我觉得CMP是构建MSP的核心能力,MSP大家都知道是做服务商的,CMP本身是一个产品,或者是一个工具,或者是一种软件,我觉得要做MSP的好的服务商必须要有CMP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是说你自己拥有的,或者是说你通过其他的合作伙伴获得的。
第二个,我们做了几年的CMP,我真的觉得CMP这个市场太苦了,CMP这个市场其实是一个非常离散的、非常定制化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CMP所管理的很多朵云,只要这个云自己做了变化,CMP这边都要有调整,不管是API层面还是其他层面。
第三个,做CMP一定要非常精通私有云和公有云,因为我们今天处在混合云的时代,如果只是你了解公有云或者你只是了解私有云,我觉得很难去拥有一个完整的CMP的能力。
第四个,CMP已经逐步从云接入到云管理,因为最初我们看到的CMP更多的是什么?CMP更多的是说我们要把很多朵云放到一个统一纳管的云环境里面,我觉得这是先开始客户想要达到的目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随着多朵的云纳入到整个客户的大云的环境里面,对于云的精细化的管理会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点。我先抛出四个观点,也跟大家讲一下我们怎么看CMP市场和CMP平台的理解。
混合云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了,这里面有一个蛮有意思的点,我跟很多大企业客户聊的时候,我们会讲大企业现在有一个“2+2”的模式,所谓的“2+2”讲得通俗一点,就是中型或者中大型企业私有云一般是两朵,两朵是实施标准,VMware在中国占有高占有率的私有云架构,另外一朵私有云是以OpenStack为实施标准的私有云的环境。另外两个“2”,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现在国内的公有云厂商,不管是腾讯、阿里,甚至其他的公有云厂商会选取一朵,另外是像AWS这样的国外公有云厂商,我跟客户碰撞出来的一个观点就是“2+2”,这么复杂的一个环境构成了今天非常多的中型或者中大型企业复杂的混合云的环境,这种混合云的环境必须依托CMP才能解决这么复杂的管理。
随着去年,不管是工信部还是相关的管理机构在不断地推动上云,不再是过去我们叫高科技企业,或者是我们的金融、我们的运营商企业上云做整个的云纳管,现在很多的,比如我们看到的零售、政府、医疗卫生,包括教育这样的企业也在做多云的纳管。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发展过程中,过去最早的时候,像十年前不管是构建的IOE的架构还是传统的WEB的架构,传统的IT架构已经受到了很多的挑战,不管是容量和扩展性、响应的效率,包括运维成本,包括基础架构的成本。
对于整个云来说,客户要求的是越来越敏捷、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安全、成本越来越低,这是对于云的要求,对于云的要求也会映射到对整个CMP平台相应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现在要构建云,在云的基础上再去构建大数据、构建人工智能,包括构建非常多样化、非常敏捷化的应用系统,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么复杂的技术、这么复杂的产品通过整个的云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管理,有的人说云现在变得简单了,这个简单是相对简单,并不是绝对简单,你要更灵活、更快速。
面向未来,过去几年讲互联网对于传统的IT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的企业级客户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为讲到互联网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说弹性扩容、敏捷交付、分布式技术带来的安全,但是这里面我们发现会有一个问题,互联网原生所带来的业务特点和我们今天传统的或者我们今天绝大部分的政府也好,包括我们的企业也好,它的应用特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和某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人员进行交流,他们谈到一个词叫什么?叫“有损服务”,这句话简单来讲就是他为了追求它的敏捷,为了追求他们的高效,可以接受某些服务中断,甚至接受某些服务的受损。
假设某出行的,比如说短暂的业务停止了,我给你补点券,或者这个单子丢了我给你补点钱,但是在国计民生的业务系统里,比如说金融、运营商甚至政府,这些是不可以被有损服务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大的政务企业,它的业务特点导致它今天很难用全互联网化的方式或者是用全互联网化的技术去解决他们今天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的混合云架构里面,我们觉得一定是多种云的存在,刚才我们讲到“2+2”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我们认为从企业的复杂的IT的现状出发,以公有云为主,导入或者说融入公有云的能力,为企业客户构建一个多云纳管的环境,满足企业按需扩展。公有云有公有云的好处,比如敏捷、低成本、弹性,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某些长桀黠我们认为私有云仍然在未来长期存在,某些环境下我们认为公有云在未来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我们认为的混合云的场景。
针对这个混合云场景我们提出了一些观点,我们提出正向和反向的混合云的架构,正向是说私有云为主,有八为辅,它面向的是IT的转型,其实它的这个特点是以IT的治理为核心,提供创新和资源的持续优化,其实适用的环境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比如能源、电力、交通、教育、金融,这是传统我们看到的企业级客户。
反向是什么?反向就是以公有云为主,以私有云为辅,比如有一个做出行的公司,它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型的模式,它没有过去的资产或者叫包袱,更多的是业务创新为主,金融本质上是经营一种利差,虽然今天有很多的Finteck,它的业务逻辑不是开发人员决定的,是业务人员决定的,这块是以开发人员主导,更强调版本的变更、更强调不断的迭代,它更适应于互联网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今天华云来讲,正像CMP和反向CMP在CMP市场都会存在,只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CMP领域里面有不同的适应的行业,有不同的适应的场景。
对于华云来讲,华云更多的是面向正向混合云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更多地认为私有云环境是用来承载企业级用户的核心业务,公有云环境更多是承载非核心业务,但是它会强调敏捷、更强调弹性,这个情况下,CMP平台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选择什么时候利用公有云,什么时候利用私有云。这样的CMP平台有非常多的特性,我们叫“四统一”(统一运维、统一编排、统一认证、统一纳管),这里面还有非常多的容灾和迁移。既然存在多云的环境里面,不免会出现今天的资源从这个云迁到那个云,从那个云迁到这个云,甚至云跟云之间有相关的容灾保护,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大的差别是它的业务连续性要求非常高,业务的中断不简单是业务的丢失,损失的可能是业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我们非常强调的是对私有云环境下的,包括VMware,包括裸机、主机存储网络,另外对于公有云环境,刚才说到的“2+2”,腾讯、阿里、AWS、华为,这样公有云的主流玩家也会作为被纳管的对象,融入到CMP的环境里面。
在多云管理里面,除了异构的纳管之外,包括云的分析、计费计量、监控、自动化,这些构成了整个多云管理平台所具备的相应的一些模块。从替换到重新部署,到重构、到修改、到建立,这个是基于我们看到的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来去构建我们整个的CMP平台上的资源,我们还会采用云的运营的体系和保障,包括安全,其实CMP管理平台不全都是技术,不全都是开源的平台,更多的其实有管理的成分在里面。
我们给到客户的不是说能用,更多的是能管,我们的CMP平台把我们这样的一些资源整合、去打散、去融合,为上面不管是办公的应用,还是物联网的应用,包括生产网的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下让不同的应用能够有大的发挥,什么情况下用私有云,什么情况用公有云,甚至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业务一开始是跑在公有云上,后面可能转到私有云,有的一开始是私有云,后来随着安全级别的降低,可能更多的跑到公有云上。
整个多云管理平台里面会有公有云的纳管、私有云的纳管,安全,包括运维中心、配置中心、运维管理中心、服务包,每个模块都能做到相应的解耦处理,整个的华云的CMP构建在华云自己的私有云平台,我们做了将近十年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运营和私有云产品的开发,才打造了今天这样一个企业级的多云管理平台的架构。我们的架构里面的产品我就不用多讲,多云管理、云间互联、混合编排、灵活扩展、统计分析。我接下来讲讲云管平台几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说大家现在谈得比较多自主安全可控,这个对中国今天当下的时间点来讲是非常非常至关重要的,华云这个CMP平台一定是自主可控的,我们的产品都是在可信云的完整的认证目录里面,而且我们这个产品短期,包括中长期也只会在中国使用,我们强调自主可控,我们来源于OpenStack但不依赖于OpenStack,开源不代表安全,我们要看它是否是一个安全的产品。
第二个是标准体系,今天是一个开源大会,我们完全依托在工信部云计算的综合标准体系的指南来构建我们的CMP管理平台。其实今天很多谈的东西都是在谈标准,都是在谈基于标准的框架下我们打造的这样一个产品。第三块大家也非常熟悉,最近也是比较热的2.0,在最近等保2.0发布,等保2.0和1.0的差别很多时候是来源于云,很多时候是来源于公有云和私有云,我们的产品其实也是在去年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地参照了等保2.0的相关的要求,不光是在技术体系,包括产品体系上我们都是遵循等保2.0的标准。
最后就是敏捷交付,我们今天企业上云方便、简单,CMP平台都是非常快速地通过GUI的方式快速配置、快速部署,帮助用户在非常小的环境里面把原有的私有云环境和公有云环境进行纳管,三个服务器的构建节点可以帮助客户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私有云和公有云环境的统一的管理。
对于华云来讲,华云整个的使命其实就是通过推动企业的全面上云,助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核心级是云平台,包括我们构建的这样一个云平台的相关的模块,面对不同的行业去打造围绕着整个云相关的服务,MSP服务也是我们云服务中非常重要的点。CMP一定要定制,如果哪个CMP厂商只做定制化产品是不太可能的,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并且完善自己的产品。第二块是更多地要开放地包容各个不同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厂商,要构建CMP产品不能基于自己的产品,要开放地构建其他的产品,还有一块就是我们的CMP平台一定是为未来的大数据、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去做铺垫,这个才是真正满足未来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