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系列报道之科技板块
2018年科技股上市热潮即将收官。与上市数量创下历史新高的火热相比,投资人面临的却是二级市场频繁破发的尴尬局面。科技股还可以投资吗?明年还有哪些机会?
回顾:
2018年科技股IPO创新高
Dealogic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美股共有395只股票IPO,而中概股就有多达63只,占比高达15.95%。
来自新经济行业的企业成为资本宠儿,包括爱奇艺(IQ.O)、拼多多(PDD.O)、哔哩哔哩(BILI.O)、蔚来汽车(NIO.N)、腾讯音乐(TME.N),对应募资额分别高达24.2亿美元、16.3亿美元、4.8亿美元、11.5亿美元、10.7亿美元。
同样,港股市场上,包括小米集团(01810.HK)和美团点评(03690.HK)在内的28家新经济公司年内融资额累计约1360亿港元,占2018年募集资金总额的近一半。
不过,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有点失望。以最近刚在美上市的腾讯音乐为例,尽管头顶音乐盈利第一股头衔,但上市后第三天就告破发。而港股市场新股破发更加常见。
对此,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表示,2018年上市的某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估值还是偏高,股价是否能获得有力支撑要看最新一季的财报数据。明年科技股还能否投资,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股本身的业绩和估值。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明年的宏观大环境。
前瞻:
明年科创板有望登场
12月12日,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在2018年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演讲时介绍,科创板将对交易机制进行系列创新,如将在涨跌幅限制、股价波动调节机制、买每一手股票的数量、做市商机制等方面进行市场化的、对标国际市场的创新,以提高市场定价效力。他同时透露,科创板正在进行各种细节论证,2019年上半年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服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科创板预计将能够让市场有更大能力吸纳和支持高科技及创新企业,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试行IPO注册制。”
趋势:
To B头部企业仍有望涌现
微软市值近日赶超苹果。无独有偶,2018年年初至今,To B(面向企业用户)巨头的股价表现显著好于To C(面向普通用户)巨头。
2018年被认为是产业互联网爆发的一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聚焦To B领域。马化腾公开宣称将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并称腾讯将借此迈进下一个20年;阿里巴巴发布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助力制造业变革;百度推出AI to B平台,B端业务继续延展。京东、美团、小米,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重新评估B端价值。
阿里供应链研究中心负责人游五洋表示,未来B2B(企业对企业)会往产业链上游研发和设计角度切入,在下游的成本控制、物流服务、IT信息化工具和供应链金融方面超越传统分销体系的同时,努力向上游研发和设计扩张,争取更大化的利润。
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童玮亮认为,1995~2016年美国市场,企业服务公司总退出金额与企业数量都大于消费类公司;对比美国,中国企业还没有完成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因此每个垂直行业都可能出现2~3家一站式为行业服务的巨头。
不过他也表示,平台性的产业互联网一定要帮助企业开源,挣很多钱才有更多服务行业的机会;从SaaS切入行业的公司一定要拿到行业核心的交易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更多交易相关的服务。
哪些产业明年还有机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多个券商和创投机构认为云计算、数字消费和AI板块2019年有望表现出色。
毅达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应文禄表示,2019年将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云计算、智能制造等产业上加大投资布局。中信证券认为,A股、港股、中概科技股整体估值进入历史较低区域。中国云计算渗透率仍较低,预计2017~2020年市场规模CAGR达20%。而人工智能是“数据变革”的终极方向,AI是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共同驱动的市场,“AI+场景”将出现落地的突破和持续营收增长。
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则认为,云计算和AI是长期的投资主题,很多科技公司也有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但财报所显示出来的相关利润占比很少甚至没有,因此要谈投资价值,其实还为时尚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