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规范云计算行业,促进市场发展,提升产业技术和服务水平,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2018可信云大会”于2018年8月14日-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如今,云计算已经发展了10余个年头,并逐渐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企业“上”云也并非难事。但不断出现的信息数据泄露事件给火爆的云计算界敲响了警钟,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云计算的风险性,明白部署哪一种云都有可能受到黑客攻击。虽然云计算可带来显著的优势,但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2018可信云大会"邀请了行业内多位大咖与权重人物共同探索可信云与云计算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马燕哲

以下是数梦工场北京分部解决方案部副部长马燕哲关于互联网+政务——新型互联网的筑梦之旅的分享。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数梦工场的马燕哲,首先感谢这次可信云大会的组委会,感谢张所长。我可能跟信通院有一些渊源,8年前我在我的老东家的时候曾经参与到过信通院组织的项目,从最开始的验证一直到商用实践,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信通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整个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到整个产业的推进,今天来讲我可以说从CT进入了IT,一如既往的坚持跟信通院的合作,希望可信云以后变的越来越好,重塑辉煌。

我开始我的演讲,我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数梦工场在这10年多,在政务服务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我们的感想。2015年李克强提出了互联网+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加快大数据建设,提升政务服务项目,以及改善民生。从2015年互联网+建设一直到今天,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商业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政府、城市和产业。这10多年当中,商业互联网所积累的一些互联网能力和架构也逐渐向政府、城市、产业进行了转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数梦工场顺应时势成立于2015年,数梦二字源自于数据加梦想,我们的梦想是用我们的技术帮助我们的客户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变革和创新,助力我们国家的数据全国梦。

首先看一下在近20年当中,在商业互联网时代诞生了以BAT为首的商业互联网巨头,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其实整个呈现了很多商业互联网架构、互联网能力。目前来看这种架构和能力在逐渐向政务互联网、城市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转移,因为在这个阶段里我们的政务互联网、城市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得到了高速发展。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首先一方面我们把我们的互联网能力传递给政府、城市及产业,同时让它具有一些创新的土壤、工具。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帮助它建立了整个信用互联网的架构,让它具有创新的土壤,滋生出新的新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输血+造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整个新型互联网发展路径叫连接、在线、数据和智慧。我们通过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连接。通过业务的在线,实现数据的汇集,在数据汇集过程中这些数据经过我们的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最后反向又能促进我们的业务,整个形成业务的闭环。最后通过智慧的变革,形成我们整个智慧政府、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产业。

我们总结了一下,我们政务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便民、利企和优政。便民是指让百姓最多跑一次,办事零距离。让企业在申请注册、办理日常事务能够真正享受到便捷。同时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开放数据共享进行数据分析和创业创新。优政来讲,我国政府在提高我国政府的执政效率,进行集约化、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助力政府向智慧城市和服务型政府转变。

数梦工场成立3年以来,一直以政务作为我们的主航道,我们不断在参与各级政府的变革和实践。从2017年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我们全程参与它的整个建设过程。一直到现在所谓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差不多服务于浙江整个差不多1000多万在线用户。2017年我们用了大概5个月时间把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复制到河南一次办妥,我们用了大概5个月时间实现了业务的上线,基本上实现了一次办妥在河南。

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客户在讨论,说我们数梦的政务到底和其他的专有云有什么区别?这期间有一个客户到我们公司参观讨论,也给予了我们比较中肯的评价。我们在政务实践当中理解的政务云,我们总结为几点,可使用、可管理、可运维、可信。这几个看似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说在政务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办件数据,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客户继续办件的时候,我们可能在查询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比商用互联网更高,这是可使用。可管理就是统一管控和多级管理。我们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可使用、可管理、可运维、可信的,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比大更大,比多更多,比稳定更稳定。

这是我们的政务云平台,有运营中心、运维中心、云计算中心、灾备中心,基本上大同小异。我们在整个政务实践过程中其实踩了很多坑,也取得了很多成绩。所以我们现在有底气和这个信心说,数梦给大家提供的是可信可用的政务。

我们在整个政务实践当中有两个转变,一个是由建到用,我们可能最开始只是给客户建了一个平台,后来帮助他的业务上线,整个做一个业务迁移,这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后续考虑未来怎么使用,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我们的客户诉求,向以基本的人民需求为中心在转变。原来包括我们的政务服务,主要是以政务服务为中心,是一种横向的作用。现在我们政府提出了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这就变成了部门中心向以人民诉求为中心的横向变化。所以首先建立了大数据资源池、综合法人库、信用信息库、可信证照库、办件事师材料共享库。现在我们是让数据跑起来,老百姓少跑。

我们前面有了大数据平台之后,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数据交换平台,这个数据交换平台必须是高性能的,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发现,比如说从省级到市级、乡级的数据同步问题,这个数据同步可能最开始是T+1,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是T+0,这就需要我们的系统有很多的性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可能完全是老百姓坐在家里通过网上把事项全部办完。

另外的挑战是多元异构,还有高安全,未来也会引进一些AI的技术,叫智能易用。我们前面讲到大数据,我们看一看我们的大数据资源。首先我们以数据平台为基础,在数据平台之上形成了部门数据仓,我们最开始把用户数据收集上来之后,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形成大数据的数据资源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向上通过政务分享平台对向上的用户进行服务。我们前面讲到所谓的大数据还有整个共享平台,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就是安全的问题。我们以前可能主要是一些局部的安全,从防火墙来讲,进行一些所谓的被动防护。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安全事件的定位不够快速和准确,我们现在提出了以数据驱动安全,提出了一个数据大脑的概念。在底层我们通过一些信息的收集,整个汇聚到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归集整理和分析,向上通过智能平台这块,一些算法和归集,向上提供一些全域的态势感知,这样在顶层可以通过一个可视化界面看到我们整个安全态势是什么。同时对一些即将发生的安全问题和风险进行告警。

有了我们的态势感知安全问题之后,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估我们这个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安全漏洞?我们以前可能是靠人为的一些攻击性演练,但是这个不够全面和系统化,我们提出了一个DSMM的建设标准。我们之前可能在业界的安全标准是大数据安全标准,没有什么太多标准,即使现在的等保2.0正在生产中,但是它的落地可能性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强,如果按照百分制来算可能它大概是70分。所以我们通过DSMM,聚焦四个安全的能力维度,针对评估对象进行数据安全的过程管理,实现技术管理的标准三位一体,贯穿围绕整个数据生命中心。

前面讲到了安全,我说句题外话,上周我在部委跟部委的一些同志在聊,他们对于安全性关注比较多,因为是国家部委。对安全性关注已经到了一个近乎痴狂的程度,对云他们相对来讲比较排斥一些,他们更想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内网。我跟他分享了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微信差不多在2013年的时候我开始有,但是当微信开始有微信支付的时候,其实我个人比较抵触,我特别怕我唯一的那一张卡上的钱被人转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没有微信支付的时候寸步难行,所以我最后研究了一下微信的安全性,我发现有很多安全措施,你简单的把你卡上的钱做授信额度的限制,其实安全性应该很高,所以我后来采用了微信支付。所以我讲了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所以未来必然要上云,这是一个不可比的问题。

我们整个来讲有了大数据,同时我们如何服务政府?因为政务服务相对来讲和传统的商业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这时候我们就要跟当年在商业互联网积累下来的互联网架构和互联网能力,来全新的设计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互联网+政务的架构。首先我认为要有几个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首先我们有一个云管控平台,上层有一个部门生产库和部门共享数据库,通过这个向上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形成最终的大数据资源库,再向上通过通用能力中心,我们之前强调我们的云是可管理、可运维的,这几项要求可能也是要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所以整个业务包括客户、用户,以及未来所谓的智能推荐、智能客服,我们通过应用能力中心向上通过共享数据平台,政务服务业务应用来支撑百花齐放的业务。另外还有两大体系,这样形成了互联网+政务的架构。

刚才谈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次当中从服务到数据到智能,核心理念就是数据代替人跑,让人最多跑一次,让业务一次办妥。最多跑一次,完整验证了互联网架构,从最基础的数据应用汇聚到共享中心,全流程全链路打通。最多跑一次当中其实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一窗受理,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把他想办的业务全办理了。最多跑一次,除了数据共享之外,有一个大的问题是一窗受理,一窗受理当中有两个坎。第一个坎,我们的数据有一个二次录入的过程,因为线上线下业务是两张皮,业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有一个数据的二次录入这样才能形成共享。另外线上到线下业务和数据的协同同步问题,有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和客户共同发现了一个应用场景,叫政务共享平台。我们开发了这个产品,我们通过政务共享平台把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整体注册到这上面来,通过安全的机制实现一窗受理的集成服务。

下面再看看整个政务的发展路径,1.0主要以大框架、平台建设为主。现在全国来看包括很多一线城市,其实也基本上处于1.0。1.0说白了是它有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网对外可以办理业务,但是现实来讲,北京的政务服务网我也看了一下,基本上只是提供了一个门户接口而已,上面的业务基本上是查询,没有真正实现所谓的最多跑一次。2.0当中,修内功,以数据为主。最终你办了一个证件或者营业执照,完全可以一窗办理之后,审核通过纸面件通过邮寄或者快递的形式发给你,你基本上不用跑。3.0,优体验,以智能为主。

数梦工场这3年当中我们差不多服务于30多个省以及部委,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提供一个可信、可用的政务云,谢谢大家!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7-25 15:25:54
云资讯 中国电信与国家信息中心共同发布国信政务云
下一步,双方将从科技支撑、智慧化应用创新和敏捷专业贴身服务全方位建设并运营好“国信政务云”。 <详情>
2022-08-11 13:38:05
云资讯 联通云上半年实现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43.2%
在政务方面,联通云服务14个省级、100+地市级政务云,落地800+个智慧城市。 <详情>
2022-04-06 15:34:11
云资讯 华为云、阿里云、天翼云,谁来撑起政务云的天?
各类云玩家的背景虽然不同,但对政务云市场却都是势在必得。 <详情>
2020-03-09 18:34:04
云资讯 中国科技,构筑安全云生态
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企业级数据中心产品,承担着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基础功能,是信息空间安全的核心基础设施。 <详情>
2020-02-28 14:05:09
云资讯 又拍云刘亮为:边缘计算是云服务发展的必然
面对大并发量的访问压力,CDN发挥着“快递员”的作用,将服务端的数据快速传递到离用户最近的节点,既可以保障用户访问的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减轻服务器负担。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