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顶端的巨型企业往往先看到未来。6年前,当我们还不知道开放计算是什么的时候,一些精英巨头已经开始排兵布阵了。
开放计算项目的初始需要追溯到2011年——Facebook正式推出全球第一个Open Compute Project 组织(简称“OCP”,开放计算)。
那时,成立第9年的Facebook已经拥有10亿用户,日活用户6亿,年营收60亿美元,并在纳斯达克成功敲钟。
战绩赫赫,但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给Facebook带来了巨大挑战。历史数据显示,2012年,Facebook每天需要处理27亿次Like按钮点击,3亿张图片上传,人工或系统自动执行的请求7万次,并吸收逾500TB新数据。
越来越多工作负载,也就意味着需要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做支撑。时任亚马逊网页基础设施专家的詹姆斯·汉密尔顿猜测,2012年Facebook的服务器采购量或已达到18万台。
面对日益攀升的服务器采购成本、高昂的电费,以及越来越低下的服务器管理效率,市面上传统的服务器已经不符合Facebook的需求,Facebook管理层早已开始审视数据中心的未来。
主导Open Compute Project 1.0的Facebook系统工程师Amir Michael,在Faceobook的服务器实验室
Amir Michael花了12个月的时间为Facebook的服务器变革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接受媒体Wired采访时,Amir Michael如此形容他和团队的成果:“我们启动了机架上的服务器,一切都开始工作,没有bug,服务器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非常低,比我们用过的那些服务器要低。事实上,那是非常无聊的一天。服务器运来。我们调试,然后鼓掌,我们没有其它事可做。”
毫无疑问,OCP正是Facebook眼中的数据中心减少能耗成本、提高运维效率的理想模式:邀请服务器产业链上的CPU、电源、存储厂商加入到OCP中,共同探讨开源硬件的生产标准,让服务器更加节能、高效。
云计算&开放计算的相辅相成
OCP成立之初,确实遭到了一些质疑,在当时,对于各大互联网巨头来说,数据中心技术向来被视为商业机密。也有人认为,OCP盲目节省硬件成本,极有可能降低服务器的工作性能。但之后的进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在国际上颇富盛名的巨头企业加入到了OCP的队伍中。
除了英特尔、高盛等联合发起企业,2013年IBM加入,2014年微软、思科加入,2015年谷歌、诺基亚、HPE、AT&T加入;2016年台达、浪潮、verizon加入;2017年英伟达、希捷、西部数据、阿里巴巴加入;2018年京东、腾讯宣布加入……
这不仅是在说明业界对OCP的认可,而且证明在未来面前,随着数据存储量的几何级增加,Facebook曾经遇到的问题已经从“个案”变成了“通病”。
特别是像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Commerce Service Provider(商业性服务供应商,简称“CSP”)已经从数据中心使用者,变成了数据中心运营商。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三家是全球Tier1的CSP,也是全球服务器保有量的TOP3。
除了CSP们内部对基础设施的较大需求,云计算的崛起也给数据中心变革提出要求。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倾向于租用第三方云服务,而像谷歌、微软、亚马逊这样自身有基础设施冗余的CSP也愿意将一部分资源拿出来销售。
良性的循环让数据中心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数据中心运营商手中。IDC报告显示,虽然全球数据中心数据量增长遭遇瓶颈,但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数量前景可期。这给开放计算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整机柜服务器提供了市场空间。
拉动开放计算走向未来的三驾马车
OCP是由Faceobook根据自己的需求发起,标准多样,主要是21英寸的整机柜,不排除会受到美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影响,这可能是中国发起成立全球第二个开放计算组织ODCC(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的一部分原因。
ODCC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阿里、百度、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联合发起成立的天蝎联盟。其特点在于标准统一,都是21英寸整机柜,更精细化,而且可能更加符合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需求。
不管是OCP还是ODCC都偏向于适合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适配,如何让任何规模的数据中心都能从开放计算中获益?2016年7月,LinkedIn团队宣布一个新的开放计算组织成立——Open19,用LinkedIn的话说,Open19可以使任意规模的数据中心都能从中获益,延续传统标准的19英寸整机柜服务器,让诸多不同的环境都能享受低成本低成本、高效率的存储解决方案。
至此,全球三大开放计算组织都已经成立,OCP、ODCC起步较早,目前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一项来自IHS Markit的对OCP的采用量报告中,OCP服务器收入在2017年第二季度达到1.13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1%,OCP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9%,主要是被超高分辨率、电信和金融行业所采用。截止2017年12月,ODCC的天蝎整机柜部署量已达到1.5万架,市场产值150亿元。
至于今后会不会有新的开放计算模式出来很难断定,但从OCP、ODCC、Open19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云计算、大数据的促进下,开放计算将是未来不可缺少的数据中心形态。
开放计算能否走出“大企业”魔咒
OCP、Open19皆是大企业倡导,ODCC背后甚至有政府背景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持,集结了业内优秀的资源,人们更加关注的可能是开放计算的普适价值,开放计算能否像云计算一样为大、中小型企业带来便利,能否深入政务、教育、金融等行业场景变得更“接地气”?
“开放计算能否深入各个场景、能否从大企业进入中小企业,更多是一个生态问题”,专家分析师、E企研究院专家张广彬这样认为,“我们以ODCC为例,ODCC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用户自己设计,没有像OCP一样一开始就考虑到企业市场,如果用户要采用天蝎整机柜,那么数据中心的初始设计就应该将天蝎整机柜的标准考虑进去。”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大型企业都会加入开放计算,亚马逊AWS是全球大的云计算厂商,相传中国BAT三家企业的服务器总量不及亚马逊一家,有趣的是,亚马逊目前没有加入OCP、ODCC、Open19中的任何一家。
“是否加入开放的队伍,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张广彬表示。
从亚马逊AWS的角度,它的体量足够大,它自己认为不需要其他企业的力量,依然可以将服务器运营的很好;从谷歌的角度,谷歌曾经可以算得上是硬件老大,但它为什么选择加入OCP?我们会发现,谷歌在OCP并没有参与很多,它不是董事会成员。也就是说,谷歌在OCP只需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一部分利益就好,不需要付出太多。
从一些服务器体量较小的企业的角度,这些企业没有太大的数据中心规模,自己无法内部解决数据中心设计需求,那么就可以考虑将需求提交给开放计算组织,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浪潮三管齐下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在关注开放计算的时候,浪潮是个无法忽视的身影。
浪潮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引领中国服务器走向全球,另外一个则是开放计算的推动者。
浪潮是唯一一家同时加入ODCC、OCP、Open19服务器供应商,产品可覆盖ODCC、OCP、Open19制定的服务器标准,正在将中国的开放计算理念带向世界。
“关于三大开放计算组织,因为文化或者使用习惯的原因,大家还是有一些倾向性。”浪潮服务器产品部副总经理陈彦灵分析。
ODCC更多的在国内的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用的比较多一些,Open19比较年轻,去年才出来一些成果。而OCP发展则相对比较成熟,美国、欧洲包括亚太都有一些客户需求,这些客户除了互联网客户,还包括一些制造业、电信等客户。
作为行走在国际舞台上的服务器厂商,浪潮的开放计算之路仍待开拓。陈彦灵表示,浪潮在技术和业务层面都有很大的潜力。
技术层面,浪潮正在跟合作伙伴探讨一些新的基于资源池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提升开放计算整体的使用效率。业务层面,基于三大不同的开放组织,浪潮在服务器上做了不同的计算节点,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对于服务器的需求。这两个层面的继续完善,将帮助浪潮进击海外市场,做深国内市场,让开放计算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
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信息总经理兼CEO彭震曾说,开放计算组织的核心目的是构筑基于新标准的产业生态,方案供应商在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浪潮可以在技术标准开发和测试中,让这些标准更为可行和完善,减少不必要的技术成本,另一方面,浪潮可以高效协同产业上下游为这些标准做好产业配套,缩短从技术标准到应用的产业落地。
开放计算的未来会怎样?
以你我之力撬开数据中心市场价值、生态、普惠、共赢的大门。
关联阅读:
云计算市场再现“抱团取暖” 京东云投资PaaS厂商BoCloud博云
【中国IDC圈原创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