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快速崛起的东南亚就像2012年的中国,人口红利即将引爆,潜在的巨大市场让无数厂商为之垂涎。
据了解,东南亚目前总人口20亿左右(由于地缘经济文化等原因,本文中将“印度”、“香港”等地归入“东南亚”大环境)。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东南亚地区投资总额高达180亿美元,同比去年上涨近三倍。谷歌和淡马锡发布的报告也显示,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将会增长至2000亿美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娱乐竞相追逐的中心市场。一系列产品的落地需求,也给支撑互联网发展的底层技术——云计算,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并且,相比于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中国云服务商在东南亚市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更有利于市场占位。
倾斜!向东南亚市场倾斜
前段时间,中国IDC圈曾发布《2018全球十大云服务商数据中心建设 布局海外云服务市场》,对几大主流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布局做了比较简单的梳理。大致来看,相比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国际巨头,中国云服务商对东南亚市场青睐有加,并且早已采取行动。
如上图,中国云服务商在东南亚布局数据中心的势头上已经可以与来自美国的云计算巨头相抗衡,这其中离不开中国互联网巨头在东南亚市场上的持续发力。
科智咨询(中国IDC圈研究中心)《2017-2018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放眼全球IDC市场以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增长最为显著,且该地区的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分布占比30.3%,仅次于北美洲的47.4%,如下图:
如今,阿里巴巴、腾讯已经在电商、移动支付等方面向东南亚市场全力开火;依托国内的实践经验,京东物流已经在东南亚“复制”出一套完整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
在金融科技领域,掌众金服、闪银、陆金所也已经将目光聚焦到了东南亚市场;在游戏领域,王者荣耀海外版于2016年10月落地台湾,并位居东南亚APP畅销前列。
虽然有巨大的出海需求,但UCloud出海拓展部总经理汪颂平认为,东南亚当地IDC技术质量不稳定、公有云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让出海的中国企业感到“水土不服”。这给中国云服务商顺应国内客户出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聚焦政策红利,开发云计算市场处女地
中国云服务商入局东南亚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云服务商,他们从2013年-2015年开始布局东南亚,发力较早,已有多年海外实践经验,以迅达云、Ucloud、奥飞数据、阿里云为代表;第二类云服务商,他们从2016年-2018年开始入局,发力较晚,但具有相应的优势,以金山云、华为云、青云QingCloud为代表。
在两类服务商中,虽然出海进度不一,但部分厂商已有优秀的东南亚出海案例。无论是从何时开始发力,随着出海项目的推进,这些云服务商们都已经对东南亚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
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为了在东南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纷纷出海。东南亚云计算市场也恰巧是一片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青云QingCloud运营副总裁林源如是说。
近两年,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企业的跨国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东南亚地区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的重点覆盖范围,奥飞数据COO杨培锋认为可以紧跟国家发展政策红利和企业资本优势形成的规模和行业效应实施战略落地。
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经济较为发达,同时也是华人集聚的地区,正是目前中国云服务商的首要发力对象。这些地区拥有客观的人口红利,并且由于文化相近,一些在国内成功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快速复制。
SpeedyCloud迅达云产品总监陈震接受中国IDC圈采访时提及,良好的基础设施背景也是吸引云服务商落地的重要因素,例如香港、新加坡等地,开放的网络策略、丰富的海缆资源可以连接其他各国,是出海节点的首选。
另外,科智咨询(中国IDC圈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岑认为,在东南亚国家中,相比于率先被国际巨头占据的印度、新加坡,以印尼、泰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将留给中国企业较大的出海机会。
优势传承,力求争夺新客户
东南亚市场给了国内云服务商又一个施展拳脚的别样天地,他们大都继承了国内产品的优秀基因,在如何拿下东南亚市场这一问题上,也观点各异。
华为云表示,延续国内的打法,他们将继续做深大客户策略。华为云在私有云市场的优势过渡给公有云客户,例如香港金管局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有明确要求,需要企业采取物理隔离(机柜,服务器、存储隔离),华为云私有云恰巧具有此类经验,运用这一经验,华为云公有云可以助力金融客户快速进行业务创新。
从全球角度去看,东南亚也可以看作中国云服务商出海试水的一个节点。在保证现有客户顺利出海东南亚的同时,力图争取到更多新客户也是云服务商都持有的心态。
无论是国内云计算市场还是国外云计算市场,公有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价格、性能以及服务。根据这三点,上云企业不必被现有云服务商绑定,不管企业在国内使用哪家云服务商,在出海东南亚时,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更灵活的选择,这也是出海竞争的具有挑战性的一点——金山云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鄢涛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本地化仍存挑战,生态落地尚待时日
由于公有云“标准化”的特点,云计算产品只需稍作改造甚至不用改造就可以接入出海东南亚的客户。但在应对东南亚监管政策方面,中国云服务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技术环境上,泰国、越南的网络资源相对封闭,网络资源覆盖较差。在地理环境上,印尼地震活动带的位置,给数据中心运维提出了挑战;以及其他各个区域可能会出现的法律监管等问题,都是需要都需要云服务商逐步去了解和调查。
在一系列本地化挑战的倒逼下,生态建设对公有云业务至关重要, 中国云服务商正在尝试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自己独特的生态体系,这其中包括与国际化的CDN厂商、本地基础设施服务商、相关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进行合作。
以阿里云为例,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MDEC)2017年3月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包含了阿里云飞天技术的接入。今年1月,马来西亚宣布引入阿里云ET城市大脑,是吉隆坡首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进行全面调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云计算出海东南亚的初衷,是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为客户保驾护航,其次才是作为赚钱利器——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出海,可以预见到的巨大市场则是推动中国云计算前进的动力。
在此过程中不断吸引新的出海客户,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达到占领市场的共赢目的。在中国IDC圈对几大主流出海云服务商的采访中,这是他们不约而同表达的出海雄心。
关联阅读:
【中国IDC圈原创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