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彬

我们企事录公司是唯一一家借助企业级或者技术产品,向用户推广的公司,帮助用户更多的采用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超融合架构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我们对这个产品和技术有必须持续的研究。前面什么是超融合,还有超融合的一些技术方面的定义,前面几位嘉宾已经说的很多了,我在这里对来看市场上领先企业的产品他们的共性和发展路径,我们做一些分析,为后面得出的观点做一个背景。

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了IDC和Gartner的统计,对超融合的统计数据,确实对超融合的定义表述不完全相同,然后估计市场份额也不完全相同。实际上它们对于整个市场划分基本是高度一致的,超融合系统属于融合系统家族中的一个分类,他们把融合系统基本上分成四类,或者是三类。为什么说三类,认证参考系统和集成架构技术组成是一样的,只不过集成架构或者集成系统只有一家厂商来提供。认证参考架构涉及到服务器网络存储是多个厂商提供的,在这方面具体的称呼不一样,有的叫架构,有的叫系统。

我们这里重点可以看到,红色市场最大,刚才说的那两类产品,它整个市场规模在慢慢萎缩。黄色的部分基本上就是集成平台,在集成系统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应用相关的软件,比如像数据库,它的市场也在萎缩,一直增长的就是绿色的部分,超融合系统,这是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

比起去年的统计数据呢,它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从原来的不到六分之一到现在已经达到四分之一。收入环比增长接近三分之二,实际上就是它的增长幅度是很高的。在更早的时候这个市场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它的环比增长达到两位数,它的市场大的以后,增长率就不可能那么高了。因为整个市场会有季节性的有一点回落,但是超融合市场整个规模基本没有下降的。这个也体现了超融合向上的势头。

接下来说一下超融合的系统,超融合产品它是怎么出现的,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左边是原来的集成系统,或者认证参考架构。右边的是超融合,整体确实是融合的过程,整个架构,这个架构图大大的简化了。当然了,这个不代表规模,超融合也可以做到比较大的规模,我们说必须的组件看这个图来说,看总体的图来说,原来是很复杂的。

我们大约集成融合系统的市场出现,严格来说不到十年,最初为了适应虚拟化的发展,大家会觉得我们要分别,比如说虚拟化和数据库要求存储性能非常高,用户要分开采购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因为存储光线通道的性能比较高,你存储还要单独自己有一张网络,存储网络,这实际上是一个三层的结构。存储是一个很大的东西,它是共享的,还有SAN存储的网络,不同的厂商提供,交付周期不一样,还得整合起来,所以一些厂商把它包装成一个整体交付统一来管理,做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这就是集成系统,你把不同的设备上放在机柜上,怎么也占半个机柜或者一个机柜,所以起步是机柜级别的,要有专用的存储设备,还要引进这个网络,但是适用于虚拟化和数据库,这两种应用都是企业很关键的应用范围很广或者很关键的应用,要求存储性能非常高。下一步就是专用的SAN存储,代价很高,管理也很复杂。

接下来就推出一个架构,用通用服务器做成集群,上面运行存储软件代替单独的存储系统,实际上这个在上面运行。它的计算和存储仍然是分离的,基本上从硬件是是同构的,差不多有服务器,而且它用的是分布式存储,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是软件定义存储或者SNS,或者相当于SAN,实际上来说也是机柜级,因为也需要多台的服务器,它也是机柜级的,它的规模,它的起步也很小。它跟前面的演变,存储是基于X86的,它用服务器来代替SAN,同样运行虚拟化的,也可以运行数据库。

既然数据库计算和存储业务都可以在这上面运行,我们能不能在同一台服务器运营计算和存储业务呢,这种思路就催生了超融合系统,它没有专用的存储角色,你可以用三四个节点,你用高密度集架式服务器加上一个交换机,或者交换机不需要你就构成最小的超融合系统,它是架构在SAN系统之上的,上面又能存储,又能计算,这个服务器可以当SAN用也起到服务器的功能,它相比之前的两种系统来说,在应用上稍微有一些限制,特别适合虚拟化的环境。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超融合的产生就是伴随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同时也就是存储从专用独立的系统慢慢被吸收到服务器内部,成为服务器上的存储资源。比如说硬盘,HBA,还有SSD加上软件。但是并不是说这种架构应该会被淘汰了,并不是我们以后只需要这种架构,中间的架构实际上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它使用场景的。

从这张图上换一个角度来看超融合的架构,实际上来说,其实业内有两个比较多的误解,从整个宏观来说我们不能这么说,这边是传统的架构,下面是网络,上面是服务器,服务器连存储通过交换机。像前面说的存储是单独的协议,服务器默认系统不会带HBA的,你还得加上HBA。实际上到了超融合的时候,相当于把存储相关的三部分单独的存储系统,交换机和放在服务器的HBA消灭了,都用服务器代替了,网络还是网络。这个上面确实为了把计算任务和存储任务很好的隔离。

实际上从技术发展来讲,我们完全可以把计算任务和集成任务都用在服务器里边,完全基于容器的超融合也会很快占领市场。另外是网络的融合,我们看到从左边到右边,网络并没有什么变化。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网络包括安全融合的重要性,这点我也非常认同,随着超融合进一步发展,网络融合也是下一阶段很重要的目标。下面这是对SAN超融合架构简单的解释。

我们看到能够有超融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服务器取代了传统的存储设备,为什么会有SAN这个东西呢?原来我们知道CPU和内存都属于半导体,可以咨询摩尔定律,现在有点放慢了步伐,过去很多年是一直生效的,它们性能提升可以是质数级的。但是硬盘在过去十几年,真正性能提高了一两倍,这个是不匹配的。存储要想登上计算性能的提升要怎么盘的数量,一个盘提升不了,过两年我盘可以翻几倍,这个是可以达到的。实际上来说你把很多的盘放一起,也就是硬盘的性能比较低。如果换成闪存以后整个存储带宽就会变成瓶颈。

ServerSAN和HCI和超融合的关系,在后面还会做进一步的解析,有时候大家把它搞混了。它们共同特点是服务器当存储来做,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闪存的发展,我们知道闪存也符合摩尔定律,其实闪存比CPU发展速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用服务器IO的前位,能不能发挥出来还要看软件的性能,所以服务器的前位可以跟SAN相比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云计算超融合,我们可以这么说,超融合是构建私有云的基石。当然,我也听很多人说过虚拟化不是云计算,超融合也不等于云计算,没错,但是我们说的是这个基础,其实现在我们虚拟化不等于云计算,但是现在大多数云计算平台都是构建在虚拟化之上的,超融合也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不展开介绍超融合它产生的渊源,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说,因为超融合架构,其实超融合这个词在市场上是广泛提到的。互联网公司像BAT,包括谷歌大的互联网公司,大家从架构来说他们用的是超融合架构,阿里在早期,做阿里云之前,阿里云用过IOE的,因为那段它的电商平台。基本上现在大家用的都是服务器,服务器当服务器用又当存储用,所以超融合他们在这点上来说,比企业市场做的要早一些。其实我们可以认为超融合这种架构,它其实是从互联网公司,从公有云借鉴了很多。但是它现在主要是用在面向传统企业的应用。

为什么说它不面向互联网企业呢,因为互联网企业很多人没有超融合这个词的概念。像去年我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BAT公司里边有一个负责服务器设计的专家,他居然问我一个词,他说,狒哥,超融合这个词是什么东西,我说你们用的就是超融合,他们在用,但是他们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词,或者他们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上从2016年开始,超融合成为一个火起来的词。

前面说的就是超融合架构它跟公有云,我们可以不太严谨的说,它是脱胎于公有云的技术,或者说至少部分借鉴了。同样来说,我们把它用来部署私有云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实际上也是知道。我们知道微软在全球云计算市场排名第二,它的Azurestack,微软帮助企业做私有云的构架,它推出一个产品就是这个Azurestack,就是基于超融合的硬件,基于超融合的平台做的产品,它部署一个单元最小是四台服务器,你可以增加12台,可能下一步会增加16台,在纯粹超融合比拼里边这不是一个很骄傲的规模,这说明了确实是,这些公有云的公司,他们也认为,其实用超融合部署私有云,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在国内,我们也知道像青藤云这样的公司,他们也是先做的公有云,也做私有云,他做私有云也是它的硬件平台选择的也是超融合,所以说超融合确实,现在它主要是在云计算场景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我们现在解析一下各家厂商的思路,我呢有这么一个观点,超融合系统主要是一个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像刚才新华三姜总也提到,超融合就是服务器+软件,那服务器有知名服务器厂商大家很了解,就那么几家。从软件角度来说主要是这三,ServerSAN+hypervisor+锻炼你有很高的性能。相对来说,不是说它不重要,你可以有很多替代的方案,如果你不像华三你可以改造KVM,这不需要你有特别强的技术能力。如果你能够解决好ServerSAN的问题,这个对你来说不是很难,你如果能够做出很好很稳定很可靠的ServerSAN的产品,作为管理对你来说也不是技术问题。ONESTOR也可以用开源来做,管理软件可能用这个,这跟所有系统一样,你可以是一体机方式,也可以提供参考架构,软件和硬件是经过认证的。

一体机的方式基本上一体机就是以单一一家的品牌销售的,要么就是服务器OEM软件,要么就是OEM软件服务器,很多情况下看谁家的品牌比较强势。下面我做了一些分类,举一些例子,例子可能不是完全的准确。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市场上的软件层面和服务器厂商的合作呢,我们分成了这么几类。这里边做两点解释,第一,这个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有变化。第二,厂商在这里边,可能同时处于多种角色。举例来说,像Nutanix是把超融合概念炒出来的公司,我们先不说它的产品。它最初就是以它自己的品牌来销售,它选择的服务器厂商是一家比较有实力,但是在最终用户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厂商,终端用户那里没有品牌知名度,这样就以Nutanix品牌销售。但是后来Nutanix要上市了,他需要更多的销售额,仅凭自己的品牌是不够的,所以它要找一些知名的服务器品牌,利用服务器厂商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来卖它的产品,所以OEM联想,OEM戴尔,我把新华三列在这里不是说跟Nutanix有关系,我是说硬件强势品牌的东西。Nutanix的变化一开始是这种状态,然后变成了两条腿走路。

还有一个厂商就是Nutanix的竞争对手,它跟Nutanix是相竞争的,它自己品牌超融合机器也跟思科、戴尔、华为等等一大堆硬件厂商也做参考架构,但是在去年年底,就被HPE给收购了,所以将来它就有可能会变成最下面的这种状态,它自己是不独立的,但是有一个母公司,所以以母公司的品牌卖。虽然收购完成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从官网来看,有些整合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它有点界于这种状态之间,最后是哪几状态并存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另外像Vxrail这个公司,它是办独立的状态,它有母公司品牌的一体机,EMC卖的一体机这个是由EMC负责整个服务,服务可能会比较好一些。但是它还有认证参考架构就是VSANReadynode,华为也有,联想也有,各家公司都有,可能这是各家公司的水平就不一样了。包括我们说新华三也是一样,新华三刚才介绍的产品,它也可以属于新华三自己的UIS,也可以属于自己的状态,但是新华三也可以做VSANReadynode,因为用户有时候有需求,你可以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如果是分开来看的话,基本上逃不开这几种组合,只不过是说,一家厂商或者多家厂商在里面扮演多个角色。

这是对超融合的小结,这里基本上就不展开了,主要就是ServerSAN和超融合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该来对ServerSAN和超融合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区分,也就是说边界在哪里。因为我发现有些人是对ServerSAN和超融合的区分不是太清楚,因为它们边界确实很模糊。比如说ServerSAN就像前面说的服务器上的运行软件作为存储来使用,利用服务器计算能力运行软件,把存储资源,把硬盘变成共享的存储池,像这样的每个节点都有硬盘,然后SSD缓存或者作为分层的存储。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纯粹的存储使用,上面不跑用户的应用。如果你这上面装了其他系统你还当存储没有问题。但是你虚拟机跑了用户的应用,哪怕占了1%的资源和内存,它现在是属于超融合呢还是ServerSAN,按照定义就变成超融合了。当然你跑更多用户的应用就更是超融合,没有什么疑问了。

现在通常大家说的就是超融合的定义,其实就是我们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基于运行计算,又运行存储,就像现在这样的,每个节点上有存储资源,对外提供存储服务他们也可以访问其他的存储服务,同时上面又有用户应用,这是大家比较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超融合。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同样的软件架构你可以让它做到有些节点,其实就没有真正当做存储来使用了,只是当做存储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为它没有资源。比如密度很高很小的节点,上面只有两个硬盘,我们还做了操作系统,实际上它没有数据存储,不能对外贡献存储的性能,但是还是在这个集群里,只是作为一个计算节点存在,它并不贡献存储设备,这是计算的节点,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超融合。

另外一种这种节点它有存储资源,也向外贡献存储资源,但是它的CPU和内存配置比较低,运行存储以后就没有精力干别的了,它就仅仅变成存储的节点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硬件配置的不同我们有可能有一个所谓超融合的集群,但是里面只有部分节点是既有计算又有存储的,有些节点只跑存储任务有些节点只运行计算任务,不向外贡献资源,这种情况下,我们整个系统还叫不叫超融合系统呢,显然我们觉得还是叫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厂商一系列产品组合里边会提供物理节点,是仅仅负担存储任务的,配的盘很多,CPU内存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说它不是,我们可以说这个节点不是超融合的,但是放在整个系统里边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是超融合,它跟以前融合的架构来说,集成系统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全域机遇ServerSAN,没有专有的SAN的设备。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其实超融合虽然是软件+服务器,但是它是紧密集成的,它经过充分的优化不然软件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怎么充分,就是说有新的硬件平台产生以后,我们软件要充分的利用它。比如上个月AMD发布最新的服务器CPU,服务器平台。半个月之前英特尔也发布新的至强扩展处理器,他们增加了数量,可以支持更多NME的计算。那CPU成为瓶颈以后,这个问题就大了,随着NVMe数量的增加,CPU会变成瓶颈。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超融合的典型的配置,我们可以看到红字的部分。你SSD性能的提升,或者数量的提升,它跟运行虚拟机 数量的增加,或者用户应用增加它们的方向是一致的,会增加对CPU和网络的需求,也就是说高效能闪存对集散和网络资源的消耗,有的时候甚至是不逊色,甚至有时候超过用户应用的。这样的话,这个软件,特别是ServerSAN软件,比如说(赛弗),06年那时候还是硬盘的时代,(赛弗)你现在如果为低速硬盘设计,所以做(赛弗)的公司很大一部分精力是做优化,比如SPDK等等之类的。总之,如果你不对这个软件做充分的优化你很难发挥NVMe。

存储决定超融合的下限,如果存储不稳定,超融合根本做不成,你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你的数据保存不住,另外你的性能。如果这两点过关了,你做一个小规模的超融合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想把超融合做到更大的规模,让它具有更高的性能,这时候就要看这个水平了。实际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超融合普遍使用实际e态网,如果是全闪存配置的话,20e态网这个是不够的,你再网上提高是用40GB还是25BG的e态网呢,现在也有一定的产品可以选择,你获得更高的可以用40GB的。我们看到在英特尔新的至强服务处理平台上,对25G网卡支持明显增加了。当然40GBe态网性能会高一些,中间是PCIe3.0×4,常见的都是这么一个带宽,其实一个40GBe态网的端口能够提供的带宽仅仅比NVMe它的带宽高一些。那25GB还不如它,所以实际上网络性能对超融合性能的发挥还是起着比较大的限制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性能。

另外一部分降低延迟,包括降低CPU的开销,像IDMA,还有e态网上有iwarp,通过这个技术你不用穿过那么多软件的堆站直接访问内存,这样缩短延迟降低CPU消耗,iwarp类似的技术在新的平台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支持iwarp25G网卡的数量明显增加了,其实一个很好的硬件生态它对于高性能网络的普及起着很大的作用。

另外一个就是功能上的需求,你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你SND和NFV你四五太物理机,上面跑几百个虚机你对SDN要求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你把超融合规模做得更大,比如像做到曹总讲的64台的规模,你对网络的挑战是很大的,实际上来说你用SDN可以更好的管理,也可以更好的自动化,不然的话网络管理也是很大的挑战。包括前面国家行政学院杜总和新华三姜总都已经提到了NFV应用的价值。

总的来说,超融合还在迅速的发展中,我们还是看存储的状态,我们认为超融合就目前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场景限制。因为现在主流的超融合技术还是基于(还破)运行用在虚拟机了,虽然其他厂商做很多工作证明数据库运行在虚拟机里性能也不会差,可以获得更好的灵活性,但是很多用户还是希望应用能够直接应用在物理机上,这就是超融合基于虚拟化超融合架构它可能就稍微有点不太适合了。

但是呢,这个主要问题是用户可能对于虚拟化的应用还是有一些看法,但是从存储的角度来说,ServerSAN也好,其实超融合里边就是ServerSAN它的性能在SSD帮助下并不比传统的SAN差了,所以有些厂商有这么一种做法,我把超融合除了计算存储一体化,我把它的存储功能对外开放,可以让超融合集群之外的物理节点连接,把我当做一个存储池来用,实际上这种做法,类似的做法也不是没有。比如说以前业内有些超融合的厂商,它其实被另外一家厂商OEM,这家厂商要的只是存储,并不要阶段虚拟化的部分,人家把存储当做SAN来用,加上KOM,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类似的。总的来说这是超融合它作为一个存储来用,它跟物理计算节点,这样的话是计算和存储分别部署的层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在很多时候利用ServerSAN的高性能和很好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把它超融合当做ServerSAN来用,一种方法是专用的接口,我在存储节点上,或者我的每一个超融合节点上,我运行存储服务,然后在计算节点上,安装一个代理去访问存储服务,这样的话,当然基本上每家都可以做到。更标准化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标准化的方法,通过iscsi访问它。我们知道SAN一方面是专门的存储设备,其中一方面也代表快存储,ServerSAN企事业能够提供快存储的接口,基本上每一个操作系统对iscsi都有很好的支持,我们可以简化部署直接来用。

这里边基本上没有前瞻太远的发展,我觉得今天的主题也不是展望五年以后的技术,当我们回过头来说,大家要明白超融合和ServerSAN这种很密切,又容易混淆的关系。但是其中很关键的就是硬件的标准化,包括SSD的崛起。但是硬件的标准化不代表说所有的硬件都是一样的,其实大量的厂商要在软硬件方面要做充分的优化,才能让超融合发挥出应有的性能。之前超融合首先解决存储问题,现在正在解决的是网络问题。

另外一点,站在应用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一定局限于计算和存储一定部署在一起的架构,最关键我们用先进分布式的方式代替以前的SAN,计算和存储要不要分离部署,或者部署在一起,很多时候还是看应用的需求。这样的话,能够允许分离部署的话,我们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适合更多的应用场景,这就是我的分享。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9-07-30 12:55:44
Iaas Gartner:2018年全球IaaS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31.3%
据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统计,2018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规模达到324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247亿美元增长了31.3%。亚马逊在2018年再次成为Ia <详情>
2019-07-29 19:48:40
云技术 全球公有云市场近五年趋向集中,微软、谷歌落败亚马逊
近日,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为首的三大云服务商发布了最新财报。 <详情>
2019-07-20 17:39:19
云技术 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1363亿美元 企业关注焦点从“云优先”转向“云效能”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梳理了当下云计算产业态势,白皮书指出,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以IaaS、PaaS和Sa <详情>
2019-07-18 09:53:03
Iaas 2018年全球十大公有云IaaS服务商 中国占据四席
IDC发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 2018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359.7亿美元,同比增长45.0%。 报告显示,自2016 年以来,中国已经跃居全 <详情>
2019-07-12 17:05:51
云资讯 超融合广泛应用:凭借中国云力量 助力企业全面上云
中国的超融合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增长率达88%。超融合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得益于其部署便捷、按需扩展、易于管理的特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