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近日的Google Cloud Next' 17云计算大会,还是去年OpenAI宣布与Azure合作,雷锋网都感觉到了巨头对云计算的决心与投入。而在今天,吴恩达推荐了一篇 ArchiTECHt 创始人Derrick Harris的博文,他认为这是一篇“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及谷歌三家云服务争夺战的优秀总结”。
目前AWS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但为何作者Harris会认为亚马逊的统治地位即将不保?并不是因为上个月月底的大规模宕机问题,作者从四个角度分析了其中缘由,雷锋网编辑如下。
一、云服务仍在雏形阶段
尽管我们看到无数大公司应用云服务的成功案例,但实际上这一行业依然处于雏形阶段。根据McKinsey的一项调查,一半的公司只有不到5%的x86业务是在云环境上展开(包括私有云与通用云服务),而整体的企业云服务采用率为19%。
而随着各家的CIO开始拥抱云服务业务,将原有系统移植到云端成为了时代趋势——与直接在AWS搭建系统的开发者们不同的是,大公司决策者也会倾向于微软的Azure。而对于并不便宜的AWS,谷歌云平台或者是更好的选择。
而且,几乎所有的CIO或IT从业者都知晓微软,采用它的服务,甚至与它有接触与合作。高盛最近发布了2017年全球公司IT支出调查,其中有四个具有预见性的想法值得借鉴:
公司在公共云上的支出将成为企业预算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软至少在三年内都会是具有战略高地的服务供应商;
亚马逊虽然目前排名第六,但可能在三年内成为第二大服务供应商。
谷歌目前还在十名开外,但在三年后会成为第四大服务供应商,紧跟甲骨文(第三名)之后。
二、容器集群管理的均衡作用
像Docker这样的容器框架及Kubernetes(Google开源的Docker容器集群管理系统)正在变得流行起来,而背后的原因并不只是微服务受人喜爱。除此之外,我认为CIO与工程师们也将容器当成它们混合/多元云战略的一部分。
其中原因在于,Docker、Kubernetes与DC/OS为代表的容器空间核心技术及辅助性技术的强大生态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1.丰富的开源资源;
2.为用户提供虚拟机层面的抽象层。
而这带来的优势在于,封装的工具能够在任意地方部署,而所有云上都能进行几乎相同的管理(特别是涉及UX时)。
如果用户在抽象层上构建应用,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广度,相对于性能、成本、安全及其它低层次而言,可能优先级并不高。整个应用套件是开源且便携的,理论上它甚至是混合的,因此,迁移内容或多元混合利用云也成为了可能。
此外,Kubernete也非常受欢迎,谷歌与微软都有相应服务支持,然而AWS并没有。
三、AI与大数据的地位彰显
尽管AWS在云计算领域占有绝对地位,但在大数据及AI领域,它还只是初出茅庐。与之相比,微软与谷歌已经在这两个领域拥有多年的研发与部署。包括Azure与GCP在内的服务也值得AWS不应掉以轻心。
谷歌在开源服务上享有良好的声誉,特别是像TensorFlow与Apache Beam这样的项目,更让谷歌在AI与大数据领域积累了人气与技术沉淀。相比而言,亚马逊凭借Echo/Alexa构建AI平台,通过API与相关承诺积攒人气。
当然,对于在云架构上运行第三方数据或AI软件的企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他们而言,成本、运行、支持、安全甚至是渠道合作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Cloudera的Mike Olson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企业在Azure或Amazon上运行工作,也就获得了更高层面的产品重合,但这与我们和供应商的关系好坏并没有关系。我们依然会在平台上进行存储、计算及服务,并为每个人带来收益。”
四、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
Snap前段时间宣布了与Google Cloud(20亿美元)及AWS的合作(10亿美元),如此大的一笔交易也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谁能赢得初创公司的市场份额,谁就能在这场争夺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初创公司具有如下特点:
A) 它们对运行自己的数据中心不感兴趣;
B) 它们没有与AWS相关联的技术负担。
不论是下一个Netflix、Facebook、Twiiter还是下一个Snap,创业公司都将来到一个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新世界。AWS在过去十年里帮助初创公司的构建做了不少工作,但好景不常在。有不少新型的创业公司将要将系统搭建在云端,而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在今天看来顺利成章,而且,它们会发现Google 的云服务可能会是具吸引力的选择。
诚然,不论你从哪个角度考量,AWS都会是未来几年内大的云服务供应商。除非微软与谷歌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否则我们不会看到像这样的标题:“Gartner报告:亚马逊的云服务是它后面的14个竞争对手份额总和的10倍。”因为在领跑十年后,亚马逊第一次迎来了真正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