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很多区域城市而言,“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过去经常能看见的标语,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不过,此时的路已非彼时的路,而是一条通往“云端的路”。
确实如此,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已成为当下驱动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这也是日前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的2018华为•济宁云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如此“火爆”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本次高峰论坛吸引了126个地级市,97个县市区及企事业单位的参加。
实际上,从2016年的克拉玛依到2017年的宿州再到今年的济宁,华为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云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同时,在过去三年,华为城市产业云也正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实现了“落地开花”,其拓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增加。
可以看到,目前华为已在全国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国家—省—市三级的城市产业云服务网络。现在,这张服务网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价值,不仅在于推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在城市的落地和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更帮助了众多城市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数字化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济宁峰会背后的“数字中国”
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之一。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外,大自然孕育的丰富矿藏更给这方土地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契机。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济宁市同时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越来越多资源型城市开始经历资源枯竭、“矿尽城衰”之痛。
在此背景下,济宁市居安思危,在煤炭资源仍很丰富的时候主动出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更是把数字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性、引领性产业来培育。
早在2016年,济宁市政府就与华为签署了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双方合作以来,华为已经为近47个单位的70多个业务系统提供了云计算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办事和服务效率,警务云、电子政务云、财政云、统计云等等都成为了山东省内的标杆;同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必爱网、中智软创、明匠智能等10多家华为合作伙伴落地当地,也初步形成了产业聚焦效应。
可以说,现在济宁市由煤炭资源型城市向先进制造、数字产业的转型已初见成效,不仅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城市,更造就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济宁模式”。
在华为政企云总裁、数字政府业务部总裁杨瑞凯看来,如今发展数字产业已成为各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共识,济宁也正是“数字中国”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华为也洞察到了三个重要的变化趋势:
第一,从政策导向看,数字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升级,将切实提高百姓获得感,也将带来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变革。
所以,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响应者也是对应数字产业发展的落地者和践行者。相信随着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更多城市注入“数字基因”,数字中国将进入“实战期”,强调实干实效。
第二,从城市管理看,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治理难题日趋复杂,例如社会交通拥堵疏导不力、社会治安压力持续加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闲置与紧张的矛盾突出等等。
因此,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结合科技运用与服务创新理念,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更加秩序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更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从产业转型看,除了发展数字产业以外,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关注的重要方向。特别是资源依赖、业态固化的城市,在经济增长中遇到发展瓶颈或陷入竞争红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新兴数字化产业重构成为了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过去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生产力,更多依靠的土地、资本以及劳动力,现在需要重新对生产力的要素进行定义,未来生产力的要素当中应当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更多智能化的力量。
而华为城市产业云作为中国数字经济未来路径中必要的基础设施,其还承载了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将技术赋能驱动数字经济变革的理念,更进一步的在区域市场中进行落地和生根发芽,最终为善政、惠民、兴业服务。
华为的速度、深度与广度
回头来看,正是深刻洞察和理解了数字经济之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以及在具体的实践中“因地制宜”的帮助区域产业经济完成升级和转型,由此也让华为城市产业云走出了一条差异化之路,具体而言:
首先,是华为城市产业云的速度。从国内城市产业云最早的布局者到如今的领导者,华为成为了驱动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架构和重要载体,并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扎扎实实”的服务态度,广泛赢得了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
目前,华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90余个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城市云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助力百余个省市政府实现善政、兴业、惠民的诉求,其城市产业云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山东济宁,华为助力当地实现了90%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96%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江西上饶,华为助力当地打造了省级行业数据存储中心,融合全省116家4A级以上景区数据;在辽宁锦州,华为帮助当地整合了全市27个部门的数据,成了市级信息中心;在贵州黔西南州,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华为帮助当地打造了南方云示范基地;在陕西延安,华为协助当地上线了政务服务+AI平台,推进了“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的落地。不难预见,华为百城上云的规模优势将在未来引发更大的“雪球效应”。
其次,是华为城市产业云的深度。在“数字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华为把发力点放在了帮助地方政府完成“数字政府”的打造,同时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策略,根据不同城市的产业发展特点,着力打造这些城市不同创新驱动力,让不同城市具备了不同的数字化竞争力。
例如,湖北襄阳是典型的制造业城市,依托华为城市产业云,襄阳先后引入了一批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加快了当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再如,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盟市,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且地质板块稳定、气候适宜、能源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华为的助力下,如今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乌兰察布,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如今有了数据中心建设“南贵北乌”的新提法。
最后,是华为城市产业云的广度。过去几年,华为始终坚持“平台+生态”战略,一方面建立一个开放、安全、灵活、弹性的平台;另一方面与产业链各方结为数字化转型的利益共同体,构筑合作、共赢的新生态,同样也在城市产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2018华为•济宁云产业合作高峰论坛为例,华为就联合了包括科大讯飞、软通动力、敢为软件、大象科技、比亚迪、华唐集团、启迪控股、联影等40家合作伙伴,涉及智能技术、数字政务、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生物健康、文化旅游、科技农业、双创服务等多方面,打造了全方位的智慧城市品牌。
截至目前,华为城市产业云聚合了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并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方案、市场资源、服务支持、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的支持,满足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最终客户的需求。
对此,杨瑞凯表示:“我们会坚定不移的聚焦云基础设施服务,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黑土地’,未来我们会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的不同需要,把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引入到各个城市里面去。”
毫无疑问,速度、深度、广度的“三者兼备”,让华为城市产业云在全国各地实现了“落地开花”,并把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全国其他区域的地方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完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树立了新的标杆。
华为价值和使命蜕变升级
华为城市产业云针对地方政府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以及背后一系列深耕与实践,对未来数字中国以及数字经济的建设将起到更多引领的作用和价值。
一是,华为创新了城市产业云的发展模式,让地方政府和城市都拥有了数字化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生态合作伙伴,实现当地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创造出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新产业、新经济。
换句话说,华为城市产业云的战略,就是通过政府部门对云计算、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先推动交通、医疗、警务、教育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大化释放数据经济的社会效能,并逐步实现新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中的普遍应用,为地方政府的城市治理和产业升级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华为如今已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城市云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助力了百余个省市政府实现善政、兴业、惠民的诉求,这无疑也为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不仅如此,依托华为打造的克拉玛依、宿州还是济宁的案例,其背后的可复制性和成功经验,同样也为全国更多地区地方政府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样板和参考依据,让全国更多区域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数字化、智能化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并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正如杨瑞凯最后所言:“数字中国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相对而言也是漫长的。但是这个方向又是清晰明了的,正在一点一滴完善和落地,这也是华为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如今华为正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到城市产业云的建设中,让地方政府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让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再是梦想,让区域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更让中国尽享数字化时代释放的红利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正在释放全面能力的同时,也是其价值和使命蜕变升级的体现。
相关阅读
华为云联手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加速生物信息业务向AI、大数据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