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IT管理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迈向“数智化”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AI)的革命性进步,正迫使所有企业重新思考其技术栈和运营模式 。全球领先的企业IT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ManageEngine卓豪,正紧随时代变化,尝试通过一场深刻的变革来回应时代的挑战 。
近日,ManageEngine卓豪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飞 、全球副总裁Mathivanan Venkatachalam 及Zoho中国CEO侯康宁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共同阐述了公司的最新动态,并深度解读了ManageEngine卓豪在AI、中国企业服务和渠道战略上的三重战略举措。

ManageEngine的母公司卓豪(Zoho)成立于1996年,2002年推出ManageEngine企业级IT管理解决方案并持续迭代。如今Zoho已形成四大产品矩阵,其中作为最早产品线的ManageEngine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产品与免费工具总数超过100款,服务客户超过28万家。
AI重塑: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
“由于AI革命性的进步,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数智化’阶段。”李飞表示,企业正面临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型 。

ManageEngine卓豪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飞
他将这一转型解构为四个阶段:第一步是数据录入阶段,第二步则是流程管理阶段,第三步是辅助及协作管理阶段,第四步则是利用AI的巨大进步,让机器替代人完成70%-80%简单工作的“AI就绪阶段”。
ManageEngine卓豪的AI战略也经历了多层演进。李飞介绍,公司十年前便成立了AI实验室,早已将传统的机器学习(如自动阈值设置、自然语言识别)集成到产品中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兴起,公司迅速跟进,并将其集成到现有产品中,例如通过聊天机器人处理工单、提供解决方案 。
然而,简单的API调用并非终点。ManageEngine卓豪的AI战略分为四步:首先是传统AI功能;其次是接入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平台;第三是推出“卓豪统一数据平台”,为AI提供精准的上下文,解决知识库、工单数据和规章制度的转化与存储问题;第四阶段则是迈向“智能体”,赋予AI感知和行动能力,实现AI对故障等的自主干预。
“本土化”与“出海”并举的中国特色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李飞认为国内的IT需求仍处于不断发展中,发达地区在AI上产生新需求,而其他地区的基础架构需求依然旺盛 。ManageEngine卓豪的中国战略呈现出鲜明的“双重叙事”:一方面积极进行本土化适配当前国内自主化信创要求,另一方面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出海”。
全球副总裁Mathivanan表示,中国的生态系统(如AI平台、沟通习惯等)与海外不同,服务器等硬件也有差异,这要求深度的本地化。在7、8年前,ManageEngine卓豪就已开展相关工作,逐渐支持了国内的软硬件系统,包括基于ARM架构的CPU、麒麟、欧拉等操作系统,并在推进对鸿蒙系统的支持。

ManageEngine卓豪全球副总裁Mathivanan Venkatachalam
而出海,需要赋予中国企业全球化能力,这也正是ManageEngine卓豪的优势之一。李飞提到,制造业是ManageEngine卓豪在中国的重要板块,占比超过30%,且仍在持续增长 。这背后,中国制造业的“出海”战略是强劲的驱动力。
李飞历数了ManageEngine卓豪的几大优势。首先是全球化服务产品布局可以保证不同地区的员工访问业务系统时体验一致,并且面向不同地区进行本地化的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国家的访问习惯。其次是合规性,ManageEngine卓豪的服务和产品系统,在安全性、合规性上可以满足欧盟GDPR等严苛的数据法规。
Mathivanan进一步补充,ManageEngine卓豪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可以为跨国企业的当地分支机构提供及时的本地工程师支持,保障完善的跨区域服务能力。
深耕渠道,探索市场合作新模式
技术和产品之外,ManageEngine卓豪正在中国市场推动一场深刻的渠道变革。李飞宣布,公司计划扩大合作伙伴数量,并已在上海实行“全代理商模式”(纯代理商),未来将逐步推向全国 。
李飞表示,“全代理商模式”有助于提升代理商信心,让代理商可以更放心地投入。并且随着客户增加,在不同城市的实施、支持和咨询需求将爆发。代理商的存在可以提供更贴近客户的本地化服务 。
Mathivanan也表示,代理商可以触达公司无法触达的城市或客户,而代理商与这些客户有更紧密的联系,可以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
这一渠道策略的调整,是ManageEngine卓豪希望在国内“增加产品覆盖度,来触达更多客户”的核心举措之一。
“自由、责任”的企业文化
ManageEngine卓豪为何能开发并维护多达60余款正式产品 ?
Zoho中国CEO侯康宁揭示了背后的文化动因 。他指出,ManageEngine卓豪拥有16000多名研发工程师,新产品并非由老板或高层“想出来”的 。公司的文化是“自由”与“责任” 。员工可以自己提出产品研发报告,包含市场分析和技术前景,经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就会给与研发和投放的机会,并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

Zoho中国CEO侯康宁
这种“自力更生”的文化也体现在其基础设施上。针对数据中心的问题,李飞明确表示,公司在上海(主)和北京(灾备)的数据中心是“自己建造的自有云”,没有使用其他公有云技术 。Mathivanan进一步解释了原因:使用公有云“比较昂贵”,而自建数据中心、自购服务器,才能“大幅度减少成本”,确保其产品的高性价比 。同时,公司也用自己的IT管理产品来管理自己的数据中心,在实践中提升了产品性能 。
侯康宁最后用一个故事总结了公司的特质:卓豪在印度设立了“卓豪大学”,为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境困难上不起大学的孩子提供全免费的食宿和生活费,学习计算机技术,且不强制要求毕业后必须为卓豪工作 。
“卓豪虽然是一家低调的公司,但它也是一家有温度的公司。”侯康宁总结道 。在这个“酒好也怕巷子深”的云时代 ,这家低调的IT服务领军者,正通过技术、业务与商业模式变革,将其在中国二十余年的积累,转化为更深层次赋能客户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