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1年3月3日——世界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红帽公司日前宣布推出业界领先的企业Kubernetes平台的最新版本——红帽OpenShift 4.7。该版本基于Kubernetes 1.20,旨在简化并加速应用现代化进程,帮助IT团队消除在对传统应用与云原生应用进行统一管理时的障碍。所有全新功能将在开放混合云环境中的红帽OpenShift一致平台上实现。
无论是应对竞争威胁,扩展业务范围,还是满足消费者期望,制定应用现代化战略对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据IDC报告称,“在企业应用组合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服务提供商必须明确企业如何确定各项举措的优先顺序,并且掌握企业如何针对其应用采取不同的现代化改造策略。”红帽认识到,如果不是遭受重大破坏,几乎没有企业会放弃现有IT投资,而且应用现代化至今仍缺乏一种通用的方法。
红帽OpenShift提供了多种应用现代化和迁移能力,以满足企业的特定需求。最新版本增加了更多现代化工具,用于将旧有应用迁移到基于微服务的全新架构,从而在不影响创新的前提下,推动所有应用的统一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
将传统工作负载迁移至Kubernetes
红帽OpenShift 4.7包含OpenShift虚拟化的最新版本。OpenShift虚拟化最早于2020年7月发布,旨在帮助企业消除传统和云原生基础架构之间的应用壁垒,并加强对分布式资源的控制。其全新功能和增强特性包括:
· 将现有虚拟机导入红帽OpenShift
· 一键式创建虚拟机模板
· 与用于Kubernetes的红帽高级集群管理相集成,为包括虚拟化在内的跨应用部署提供增强的策略和治理能力
此外,红帽OpenShift 4.7扩展了对Windows容器的支持,该功能于2020年底首次对外发布。除了目前可在Amazon Web Services(AWS)和Azure上支持Windows容器之外,红帽OpenShift预计将在下月采用Installer Provided Infrastructure(IPI),从而支持vSphere上的Windows容器。这为企业提供了将任意位置的Windows容器迁移至红帽OpenShift的捷径,而无需对其进行重新架构或重新编写代码。
全面精简的迁移流程
Migration Toolkit for Virtualization(MTV)将以技术预览形式发布,它简化了虚拟机迁移至红帽OpenShift虚拟化的过程。这样,开发人员能够在轻松访问旧有虚拟机的同时,开发新型云原生应用。
借助Operator Hub上易于使用的Operator,MTV可快速部署到OpenShift环境中。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完成迁移工作:首先提供数据源和目标证书;然后对数据源和目标基础架构进行映射,制定统一计划;最后执行迁移工作。
MTV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上市,其增强功能可以进一步缩短宕机时间,降低风险,并优化整体项目完成度。这些功能包括检测潜在兼容性问题的预迁移检查、增强的数据复制功能和更深入的自动化能力,以减少在迁移过程中对手动任务的需求。
更快、更安全且可扩展的开发
红帽OpenShift 4.7还引入了OpenShift GitOps的技术预览,为企业提供了在GitOps上启动执行的框架。OpenShift GitOps基于Argo CD,通过集成CI/CD工具(包括OpenShift Pipelines)向OpenShift提供声明式连续交付,同时还提供了代码存储库GitHub和GitLab,从而在Git工作流程中更新各项操作。
秉承着“将基础架构作为代码”的原则并加以实践,OpenShift GitOps如今使企业能够通过Git工具对其应用进行管理、保护和更新,从而缩短上市时间,简化更新并增强应用安全性。
上市时间
红帽OpenShift 4.7现已全面上市。
支持证言
Ashesh Badani,红帽云平台高级副总裁
“红帽已经意识到,虽然应用现代化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原本已疲于应对的IT团队的压力。红帽OpenShift 4.7的各项功能可帮助企业按计划、分阶段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企业能够在不中断现有服务的基础上获得大收益。此外,通过将现代和传统应用结合在一起,无论应用位于何处或采用何种底层基础架构,红帽OpenShift都能够跨应用为其提供一致的操作和管理体验。”
Matt Wittstock,洛克希德·马丁云架构师
“在航空航天业中,IT解决方案尤其应具有创新性并进一步精简,以快速交付应用。洛克希德·马丁与红帽的合作正是基于工程的核心价值,并致力于找到现代化应用开发的最佳解决方案。OpenShift虚拟化帮助我们将虚拟化工作负载迁移到容器上,从而通过红帽OpenShift提供的单一管理视图对其提供持续支持。在此次与红帽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双方就洛克希德·马丁 IT部门待补充或改进的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度探讨,彼此交换想法和需求,并将其反馈到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且奉行与技术提供商之间的这种共创关系,致力于不断改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