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场关于云的争霸赛正在上演。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显然已经成为科技圈最火热的技术之一,上云也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2720亿美元,到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到6233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0%,这就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被争抢。
事实确实如此,从2006年开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云战场,新兵老将奋力厮杀,都希望可以凭实力站稳脚跟,一统云江湖。这其中,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市场可以说是非常亮眼,得益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且潜力巨大。
巨头纷纷入局分羹
2006年,亚马逊CEO贝索斯在EmTech上发表了关于云存储和云计算的概念演讲,宣布了创立云计算AWS的计划。同年,其影响云计算格局的重量级产品S3及EC2相继发布。
AWS可以说是搅动了云计算市场的一汪春水,自此,Google、微软、IBM、甲骨文等国外大厂纷纷跟上,短短几年内都完成了各自的重量级产品的发布。
而在当时,聚焦国内,购买国外成熟的设备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直到2009年,阿里开始入局,中国的云计算开始了质的飞跃。阿里云驶入快车道后,同行们也趋之若鹜,腾讯、百度、华为等国内大厂也都纷纷入局分羹,凭借自家本身各显神通,抢占一席之地。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亚马逊,微软和阿里鼎足三分的格局,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聚焦到国内,则是一种群雄逐鹿的格局,阿里、腾讯、华为、百度、金山、中国电信等在云计算方面都各有千秋。不过,据最新调研数据显示,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以43.2%的占比稳居头把交椅。在众多的大厂追赶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见阿里云的硬核实力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在亚太地区连续两年蝉联第一,市场份额超过微软和亚马逊的总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综合表现最佳的一个。
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2018年天猫双11,阿里云数据库成功应对了100倍的数据压力,支撑起2135亿的总交易额,无论是技术、规模、研发投入等,阿里云都处于业界领先的水准。
阿里云何以更胜一筹
作为国内最早押宝云服务市场的头部厂商,阿里云早已成为毫无争议的中国云服务第一品牌。
阿里云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异的表现,与其超前的眼光、超强的技术实力以及研发的重视也是息息相关的。从2009阿里云成立之初,马云便决定要做自主研发的中国云,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研发了中国唯一自主研发的云操作系统“飞天”。
据了解,“飞天”能够调度全球数百万台服务器,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数百万客户提供服务。目前,阿里云飞天已遍布全球200多个数据中心,为百亿级用户提供计算服务,具备亿万级连接、毫秒级响应、EB级存储空间、单集群1万台规模等能力。
有业内人士称,如今的飞天已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同时也在为企业和整座城市提供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当然,阿里云能够得到众多企业青睐,除了飞天云操作系统这张王牌之外,飞天大数据平台、阿里巴巴双中台和智联网AIoT等也是阿里云的另外三张王牌,这四张王牌能够很好的帮助政企客户从传统IT向云计算全面转移,实现技术和商业的指数级增长。
从产品和服务上来看,阿里云服务目前主要覆盖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云服务类型,产品涉及云计算基础、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应用、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基础云计算服务器层面,阿里云目前从云服务器ECS已经衍生出了多个云服务器系列,包括适用于初级用户的轻量应用服务器、适合高性能场景的多种云服务器等。
安全产品及服务层面,阿里云在2014年就曾帮助一家游戏公司抵御了“全球互联网史上大”的一次DDoS攻击,这也使得阿里云安全服务得以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在大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搜索与分析、数据开发、大数据应用等在内的大数据系列产品,包括智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视觉计算机器学习平台、城市大脑开放平台等在内的人工智能(AI)系列产品,以及企业应用、物联网应用等,阿里云均有涉猎,并且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目前来看,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领域已经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及市场优势。纵然面临着腾讯、华为、金山、百度等等云业务企业的群攻,短期内也无法动摇阿里国内云计算厂商的老大位置。
不过,市场总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硝烟四起的云计算市场更是如此,阿里云是否可以是常胜将军还需自身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战略布局,相信阿里云未来可期。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