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时至今日,混合云已经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日,在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9云计算峰会上,青云QingCloud正式发布超级混合云解决方案及白皮书,混合云战略全面升级。青云QingCloud超级混合云解决方案依托QingCloud全维云平台,将混合云架构从狭义拓展至广域,实现灵活多样的交付形态,提供敏捷高效的业务支撑能力,帮助用户在云化转型的各阶段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加速数字世界全面落地。
青云QingCloud运营副总裁林源告诉记者,超级混合云是基于青云QingCloud混合云的延伸。首先,真正的混合云一定是同源的。其次,从数据中心走到数据中心外部,客户需要应用级别的混合云。最后,混合云的路径是多样化,从私有云到公有云,从边缘到数据中心,青云QingCloud混合云产品本身的交付方式是解耦的。“超级的含义在于,不管你是技术能力很强的企业,还是很传统的企业,青云的混合云都可以帮助企业把数字化转型这个事情落地。”
需求驱动的混合云
调研机构Marketsand Markets预计,到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会增长至6233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8%,并将混合云视为未来云计算的主要模式。此前,IDC曾指出2018年85%以上的大型企业都采用了混合云。
除了用户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外,各大厂商也在混合云市场继续发力。围绕混合云的布局成为产业热点,IBM以34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红帽,强势发力混合云市场;AWS推出混合云产品AWS Outposts;微软Azure Stack混合云产品架构获得认可等等。
混合云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标配,其实是多方因素驱动的。比如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朵云显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大型企业更多是从业务维度选择合适的云,在满足合规的情况下,实现核心业务和创新业务的云化;对于企业的IT部门,降低成本和简化运维是采用混合云的驱动力,一套精细化的统一云管理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开发者而言,实现一次开发多平台部署的敏捷DevOps,也是驱动混合云发展的场景需求;对于最终用户,统一的云体验是刚需。
在青云QingCloud看来,企业对于混合云的技术诉求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快速互联,企业希望将公有云和私有云快速连接在一起,让数据在混合的环境里流转起来;第二统一管理,企业希望可以实现不同云环境、不同云架构里的应用的统一管理;第三,按需部署。企业希望能够按需实现工作负载在不同环境中的运行,而且这些工作能够更加自动化。
基于此,林源说,青云QingCloud从最初的IaaS平台不断向上发展到全栈云平台,从一个“传统手机”变成一个"智能手机"。除了平台打造,基于客户需求,青云QingCloud进行了交付方式的变化。公有云平台交付满足了初创企业、互联网企业的需求,门槛低、投入低,方便直接使用。随着越来越多比较大型的企业和传统企业上云时,他对云厂商交付能力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不仅仅需要公有云,可能还需要私有云、混合云的交付方式。“在纵轴丰富产品之外,我们在横轴丰富了交付方式。最早我们是公有云的方式交付,后面我们提供私有云、托管云,以及三者的混合交付。”
在今年的CIC上,青云QingCloud发布了QingCloud IoT平台与EdgeWize边缘计算、QingCloud统一运维运营平台在内的多款新品。为此,青云QingCloud基于全栈、全态和全域三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布局,打造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中立可靠的全维云平台。首先,在服务层次上,青云QingCloud具备纵向跨越IaaS、PaaS和应用平台的全栈云架构,覆盖众多品牌的ICT服务能力;其次,在服务交付形态上,青云QingCloud能够以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管理;并通过扩展IoT与边缘计算平台,青云QingCloud在服务场景纵深上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的能力,实现全域业务支撑与数据互联。
“越来越多的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他需要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不仅仅依赖于数据中心内部的能力,可能在就近地方需要计算存储能力。简单而言,他需要边缘计算。所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上云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单单是数据中心的交付,而是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网络的交付方式。”林源说。
“混”然天成
基于客户需求以及自身的产品策略,青云QingCloud早在2014年底就开始探索混合云解决方案,得益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云一致的底层架构优势,青云QingCloud混合云解决方案可无缝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完全一致的功能和使用体验,将公有云的便捷性、经济性与私有云的安全性集于一身。
林源说,很多客户既用了公有云,又用了私有云。他们的需求是复杂的,比如传统企业运维团队人不多,他们对于云的需求就是“只需要一朵云”,好公有云和私有云基于同一套架构,这样运维和知识一模一样。“混合云的交付如果是两个不同的产品,体验、功能也不一样,对客户的挑战就比较大。他看起来是拥抱了混合云,其实他是同时找了公有云厂商和私有云厂商。”
青云QingCloud混合云采用统一产品架构同时交付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云,每一行代码都是完全一样。经过七年的技术积累,青云QingCloud的产品和技术已经能够满足混合云的核心技术诉求。
首先,无缝互联、数据流动,借助光格网络SD-WAN智能广域网,企业客户利用光盒只需通电联网即可把节点通过广域网连入公有云上,配置可以自动分发,减少了人力运维成本。同时,基于带宽的弹性计费能帮助企业客户按照业务需求进行网络互联,带宽可以弹性伸缩,满足爆发性的业务增长需求。
其次,统一架构、一致体验,对于客户而言,一致的使用体验会降低其学习成本,对于合作伙伴而言,系统迁移和运维会变得更加容易,统一的API使得合作伙伴或者ISV在应用开发和对接时可以同时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
青云QingCloud的统一多云管理平台iFCloud还能通过对接多种云资源池实现对异构云虚拟化平台的统一管理,不止是青云自己的云,还可管理物理机、虚拟化,以及其他公有云平台等资源,从而盘活企业旧有虚拟化资产,大化的保护企业投资。
此外,业务负载,按需安置,通过开源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青云QingCloud提供了跨异构环境的应用部署,涉及应用发布、版本管理、管控和计量计费等,只要遵循青云QingCloud提供的框架即可完成。
林源表示,每一个技术的诞生一定是为了某个具体问题设计,它一定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或者混合云,一定都会存在,不可能一种形态解决所有的问题。混合云的落地并没有强调私有还是公有,而是落地的方式,落地需要技术,做技术就要客观。
未来的混合云2.0
如果说以上是混合云的1.0时代,那么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企业用户对于上云的理解和诉求变得更加清晰、深入,我们即将迎来混合云2.0时代。青云QingCloud的超级混合云战略是混合云1.0与混合云2.0全部能力的整合,而混合云2.0的特征则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以资源为核心”走向“以业务应用服务为核心”——随着分布式应用、微服务、容器技术应用趋于成熟,业务应用会更容易地在多云环境中部署、运行、管理、调度。比如青云QingCloud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可以运行跨云、跨环境运行,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性能够让应用在多云环境中得以部署、运行、管理、调度,集中管控。
从“中心”走向“边缘”——当物联网逐渐成为新的业务发展动力,企业需要采集更广泛的数据,需要一个能够支撑海量的数据采集、海量设备的管理和配置工作的平台。青云QingCloud边缘计算平台EdgeWize提供了多种边缘计算的物理实现架构,海量的消息处理和设备配置处理,使“云、网、边、端”可成为一个整体,支撑多样化计算所需要的能力。
企业云化的混合路径——当传统企业云化时,会面临诸多挑战,存储、网络等方面都需要选择适合、可落地的解决方案,青云QingCloud希望提供的组件类型是可以相互松耦合、相互集成的,通过软件、服务的形式交付给客户,而且像OpenPitrix、KubeSphere对硬件平台没有任何限定,企业可以自由选择这些混合路径来降低TCO。
林源说,客户不关心这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如果他只看业务的话。客户永远会说“我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青云QingCloud有什么,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客户的视角。他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更多是出于政策、合规和成本的考虑,云的落地有很多种方式。对于厂商也是,匹配客户业务需求,他会提供公有云、私有云,还有混合云的模式。
青云QingCloud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需求洞察制定了更加匹配用户业务发展路径的混合云策略,以完备的全栈产品技术体系支撑企业各类业务需求。同时,也通过统一的架构贯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行业云等多种云模式,提供具备一致使用体验并可统一运维管理的一体化混合云架构。
随着数字化转型向产业全面纵深,青云QingCloud的混合云能力也拓展至云、边、端全域场景,并通过KubeSphere容器平台屏蔽多云异构环境的差异,同时依托解耦自云平台的众多标准化ICT产品匹配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路径的企业快速实现IT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统一管理与数据集中下的全局智能。
结语
青云QingCloud超级混合云基于安全可靠、性能优异、拥有广义云计算特性的QingCloud全维云平台和各项解耦自云平台的标准化产品,为企业提供真正的混合云能力,不仅贴近当下企业对混合云的强烈需求,更具前瞻性地引领着混合云发展趋势,提出面向应用、延伸至广域场景、灵活适配企业数字化转型混合路径等理念。未来,青云QingCloud将持续完善混合云能力,以覆盖全域的混合云架构推进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落地,最终实现全面数字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