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2004年Salesforce上市,国内SaaS产业起步算起,至今,中国SaaS产业发展已逐渐进入市场的稳定阶段。
在经历了前期云计算、移动化的广泛覆盖,SaaS也已经不再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或商业模式,无论服务厂商还是企业用户已经对SaaS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据T研究统计,目前已经成型且成熟的SaaS服务的产品接近30大类,这近30类应用构成了中国SaaS产业的中流砥柱。不同品类的SaaS服务发展分别走在不同阶段,同时这些SaaS服务的发展就是一本中国特色SaaS服务的百科全书。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前市场当中主流应用的SaaS服务、被寄予厚望的SaaS服务、衰减的SaaS服务都有哪些?行业应用、区域应用情况是怎样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T研究通过专家深访和问卷调研的形式深度剖析带有中国特色的SaaS产业发展特征,希望通过《2019年中国SaaS产业研究报告》呈现给市场最真实的中国SaaS产业成长轨迹。
在给颗甜枣之前,我们可能需要先给市场一巴掌:那些阵亡的SaaS名单!
在T研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用户反馈的已放弃的SaaS应用多达近20种,其中知识管理、SaaS电商平台和云客服(非智能客服系统)在这份阵亡名单上摘得状元、榜眼和探花的“荣耀”。
原因何在?我们以知识管理为例来剖析一下,众所周知,知识管理系统要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用,需要“方法+工具”的共同作用,而SaaS模式的知识管理虽然降低了企业使用门槛,但其仅解决了“工具”,在“方法”层面厂商受困于成本、人才问题,无法给企业用户深入的指导和培训,致使企业大量放弃。
当然,这份阵亡名单中SaaS应用肯定各有被用户放弃的理由,T研究对此也都进行了详尽的总结,我们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思考一下自身原因。
尽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大家共同的点最终还是聚集的——哈姆雷特,所以在这里T研究也对用户放弃这些SaaS应用的共同原因做了总结:
主要有6点(按占比高低排序):效率和管理问题、SaaS厂商的持续服务能力得不到保障、实际导入的SaaS服务实用性不佳、SaaS厂商的定制化能力欠缺、对SaaS的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服务模式及定价不合理。
除了以上共性的原因外,T研究还发现,企业用户在使用SaaS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或许更值得厂商们关注:
这些使用障碍中主要凸显的其实是SaaS的系统性问题:二次开发难、培训服务迟滞于销售、大规模部署成本优势丧失、信息孤岛效应凸显、缺少SaaS信息化的考核测评等。
为什么SaaS的系统性风险容易被厂商忽略,最终成了企业用户在使用中的障碍呢?T研究认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做以分析。
首先,SaaS本身并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但这一点很容易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概念偷换;因此本质上SaaS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只有资本厚且稳的厂商可以长期大规模投入,用慢慢蚕食的方式逐渐建立规模化效应。
其次,多数中国企业不分大小,对“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工具”区分并不清晰,并且都喜欢要求信息服务的个性化,这种问题会给大量独立SaaS服务商造成“用户诉求误导”,人为增加了失败的系统性风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能够实现系统集成、数据连接的服务商,在整个生态链中极为重要但被打压,国外这一生态非常健全,但国内似乎选择性忽略,造成了纽带断裂,所以,系统性的问题大家都清楚但都难以解决。
所以,了解企业用户放弃SaaS的一些具体原因可以帮助厂商们更好地针对性改进产品及服务,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嘛!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尽管在本次调研中,考虑放弃使用SaaS服务的用户仅占3.4%的比例,不过,T研究认为,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能够“火眼金睛”地选择好用户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发现放弃SaaS服务的企业用户其实显露出了一些特征:企业规模主要集中于200-500人规模的Large-SMB企业;同时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SaaS应用;在使用第3个月时进入放弃高峰。
这类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对于信息化的诉求开始考虑长期战略规划,并对企业信息化初步设置独立预算,信息化成为企业重要资产意识觉醒,业务开始走向系统、体系化,综合以上因素,传统信息化产品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对SaaS当初带来的惊喜。
所以,很多 SaaS 创业公司选择以中小企业作为目标用户群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我们用了大量的篇幅打脸了国内SaaS服务市场,但其实该市场总体还是呈现向上发展的态势,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给的一颗枣了。
这颗枣的甜度如何?别着急,慢慢来品!T媒体接下来将继续为大家揭开《2019年中国SaaS产业研究报告》的层层面纱。
先给大家透漏的信息,看下图。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