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工作落实不力企业有关情况的通报》,通报披露了今年上半年未备案互联网信息服务(ICP)核查工作的调查结果,点名批评了未备案ICP数量前十名的企业,腾讯云和中国电信在列。
2018年上半年,共发现未备案ICP数量达29721个。其中腾讯云以1662个未备案ICP排名第二,中国电信未备案ICP数量达648个,排名第六。同时上榜的还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涉及的未备案ICP数量达806个,排名第四。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工作是互联网管理的基础,未备案互联网信息服务是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为进一步做好ICP备案工作,对行业内相关企业起到警示作用,对未备案ICP数量前十名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向笔者表示:“ICP备案也叫域名备案,域名是一定要备案的。”
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信云科技CEO柳峰告诉笔者:“备案是为了方便监管。根据规定,不备案是不能开网站的,如果严重的话会被停止IP解析。”IP是一串数字,需要域名服务器来提供解析服务。
笔者在腾讯云的社区上找到了关于网站为什么要进行ICP备案的解释:首先,网站备案了才能使用国内的服务器;其次现在很多推广方式都需要网站备案之后才能进行推广;最后备案后网站会有一个备案号,在浏览器网址输入栏里有一个企业认证,这样能够赢得用户的信任。
根据腾讯最新发布的财报,腾讯云第二季度收入同比翻番,不过腾讯云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数据安全的挑战。上个月,有创业公司称,因腾讯云操作故障导致其数据完全丢失,且无法恢复,双方已经就此达成赔偿协议。
腾讯云的金融业务近两年正在持续发力。目前腾讯云在国内的金融客户已经超过8000家,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大金融企业。胡利明告诉笔者,从业务规模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占到腾讯金融云收入的60%以上,但是从客户数量上来看,互联网金融公司占据大多数,数量超过7000家。
笔者注意到,对云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公司是走在比较前面的。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最初对云的接受度还是比较低。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上云,这也是监管能够接受的。
金融服务的环节很多,目标都是重塑、改造、替换。这一过程中,与云业务的结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国家最新的监管要求,全国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备案。
胡利明认为,监管是大的挑战,云在很多场景当中的应用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比如开户,监管部门会评估这一过程是否会对金融产生风险。
第二大挑战涉及大数据使用的场景。现在数据的打通还面临壁垒,金融机构的数据进不来,腾讯的出不去,如果要保持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势必会牺牲便利性,所以服务效果跟数据安全永远是有冲突的矛盾体。
目前在国内还是没有建立起一部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明确用户数据的保护。“金融数据的隔离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我国现在对保护个人隐私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胡利明告诉笔者,“国外像欧盟这样的地方已经开始完善,并建立起《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国内的腾讯和阿里正在云业务方面努力追赶谷歌云和亚马逊云AWS。为此,腾讯大力在全国开建数据中心建设,不惜损失暂时的盈利。笔者认为,虽然国内的腾讯云和阿里云都已经开始大力布局海外,但是与谷歌和亚马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国外的巨头公司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比国内公司要早,而且在除了美国本土之外地方的收入比例也比较高。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仍应把数据安全放在首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