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SCAR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开源治理论坛”上,开源社理事长、联合创始人刘天栋出席并发表《开源社区与项目激励机制的思考》主题演讲。他表示,在2018年,开源社希望能够成立国内第一个开源基金会,并搭建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针对开源社区/项目贡献的激励机制,为国内优质的开源社区/项目与企业的双向对接,提供助力。
2014年,CSDN、GitCafe、GNOME.Asia、微软开放技术公司、优麒麟社区联合创立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开源治理、社区建设以及国际接轨的开源社区联盟——开源社,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体系,并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软件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5年,开源社已经有58家企业及社区单位成员,64位遍布全国校园、社区及企业的开源大使,以及三百多位个人成员。
2017年,开源社转型成为由纯粹个人成员(类似GNOME Foundation,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治理模式组成,并于2017年底由全体正式个人成员选举出7名理事,组成理事会及执行委员会(下设10个工作组:成员发展、基础设施、财务、法律事务、媒体、文案、线下活动、社区合作、高校合作、企业合作),由企业及社区开源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以及法律咨询委员会。
开源社有三大使命,分别是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建设与服务。
开源社区与项目的挑战有哪些?刘天栋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开源社区治理困难 ,二是资金困难。治理困难造成共识机制不断进化,资金困难使得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达成。
具体的困难有很多,例如全球社区和国内开源社区碰到的大问题“代码>社区”,还有贡献者专注于项目开发,缺少维护者,社区门槛过高,企业对开源技术支持的价值缺乏认可与持续投资等等。
开源的贡献者维护者怎样才能够得到激励?主要有精神激励、积分奖励、精英激励和现金激励四种。精神激励是开发社区选派核心贡献者出国参加开源会议,与更多的开源技术专家见面交流与经验分享;现金激励即通过捐赠、支持、维护、许可证等方式对贡献者进行奖励。
赏金激励是一个新兴模式,按件计酬,大家各取所需。即无论时间长短,只要按照所给要求认真完成,就可以按照智能合约来付款或收费。
然而,此模式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买家”的项目是否合法,是否会有诉讼风险,开发者如约交付后“买家”是否会耍赖,以及开发者个人信息、个人经历的不透明性等等。刘天栋在演讲时说:“奖金激励关键的就是要信任,开发者要长期积累自己的信誉,要开放并具有透明性,让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你的诚信历史记录。”
刘天栋在演讲中还详细解释了区块链的“道、法、术、器”。
“道”是区块链社区里面拓展的共识机制,“法”是激励机制即怎样激励社区里面的贡献者,“术”是区块链技术从1.0到2.0再到3.0的演进,“器”则指基于区块链的各种应用。
开源软件的激励问题让“DAO”应运而生,它去中心化,开发者和用户都有投票权和话语权,通过智能合约来做自动化治理,多重方式共同作用之下,开发者和用户最终变成利益共同体。
提到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大家通常会想到“去中心化”,但从经济、政治和宗教三方面来看,去中心化并非易事。刘天栋在严重中提到了“三角悖论”,例如,经济中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以及汇率的稳定性不可并存,商业里面质量、速度、成本不能同时满足,区块链里面的去中心化、高速度和安全三者也不能并存。
区块链有许多共识算法。例如EOS里面用到的DPoS(代码权益证明)。这里有一个小故事,BM开创了BitShares、Steem、EOS,但是当利益共同体形成之后,他想要进行优化却无法拿到到足够的投票权,只好选择出走。
在奖金激励中,奖金的范围界定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定义任务?任务的复杂度如何界定?用什么代币或者通证进行支付?如何为赏金定价?现有的招募方式是否适用?倘如发现一个很厉害的开发人员,该如何把他招募进来?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社区意识正处于发展之中,治理理念也刚起步,因为缺乏激励,国内贡献精神相对薄弱,很多人是为了打工、为了生存而坚持,急需一个更好的激励机制,让这部分人员从现在的工作和其他的生存问题中解放出来。政府也在区块链、新兴技术等给予了政策支持,而且相关政策隔绝了一些国外的不良信息,不让其污染国内环境,从而在国内造就了很多独角兽。
刘天栋表示,在中国政策的大力鼓励和保护之下,在国外这些方式可以参考但并不入侵的状况下,开源社区的治理、激励以及发展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欲知详情,点击链接下载ppt原文:
http://www.idcquan.com/Special/OSCAR2018/live.html
或
http://cdn.opensourcecloud.cn/zt/2018cloud/ppt/
【中国IDC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