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华为安全首席架构师甘永存

华为安全首席架构师甘永存先生,他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让安全贴近负载》。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为的甘永存,今天我讲的偏技术一点。让安全贴近负载是什么意思呢?传统的负载在数据中心的负载都是比较稳定、静态的,通常不会变。但是随着公有云混合云,这个负载会变化非常快,而且是弹性的。传统的安全架构可能跟不上这种负载的变化,我们怎么应对呢?所以,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这是传统数据中心的架构图,有不同分区的,中间是核心交换机、汇聚、接入,最后可能会挂一些防火墙等等,大概这么一个架构。这个架构本质上来说就是两层,一层是防火墙、IPS、DDos,内部是按网段分离的。这个大家比较熟了,我就不再讲了。

说一个趋势,第一个是2020年的时候云计算的支出将超过自建IT基础设施,90%的企业会采用混合云。所以,我们发现未来整个基础设施云化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这也是大家比较清楚的,我只是说一个数字而已。

另外一个问题,数据中心东西向流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传统数据中心的架构是为了适应南北向,三层,核心、汇聚和接入。现在比较典型的数据中心架构都是二层的,这样适合于满足大容量、无阻塞、延时可控的业务。东西向流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对整个数据中心服务质量其实是有要求的。但是传统的安全方案会对这种服务质量有影响,一会我们会看一下。

我们找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数据中心,看下一些情况的介绍。这个数据中心大概有1200个防火墙,有PA、Jumiper、华为等等,用户策略大概20W,主要是进出数据中心的。网元策略主要是30W,这个策略是经过20—30年积累的过程。现在据说一般人不会动原有的策略,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业务是什么样子,所以大部分是敢加不敢删。

这种复杂情况他们自己也开发过一个防火墙策略管理系统,但是这个系统没法适应网络变化,原来做的时候能够统一管理。例如实现跨厂商的统一管理是能做到的,但是唯一的问题是比如我某个业务下线了,它根本适应不过来,因为业务和安全是剥离的。我的策略按照这个去配,如果业务下线,业务和策略不绑定,所以这个是跟不上的,只能解决统一管理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网络变化,这个几乎已经是被废弃的状态。这里一共有接近50万,超过70%的策略是服务器之间的互访。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安全策略管理和应用管理是分离的,我部署了哪些服务器和应用,和安全策略剥离开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刚才说的,根本适应不了不同网络的变化,业务变化已经适应不了。业务的变更、迁移、扩容、下线都跟不上。用户提交策略是要审批,每天要批300个单子,哪组服务器到哪组服务器,审批权限,所以这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它的诉求,第一,全网防火墙统一纳管和可视化。另外一个是对接现有的工单系统,实现策略的自动编排下发。希望实现以应用为中心的策略管理,大部分的策略全是用户访问应用,应用内部的分组互发,比如说我这个业务分三层,web层、APP业务逻辑和数据库,每层大概有哪些服务器,我定义好之后,这个策略自动翻译转发到下面的防火墙或者其他设备去执行。比如说运维人员不用管底层的策略管理,我会把应用和策略绑到一起,最后综合就是聚焦以应用为中心的安全策略管理,同时实现安全策略自动下发和编排,并且跟踪到安全策略全生命周期,这就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需求。

我们再看看传统的网络控制方案图。这是传统的三层架构,核心、汇聚、接入,每一区有不同的分组,例如web服务器放一个区,APP服务器放一个区,所有的业务流量是通过防火墙做隔离的。这种架构的问题,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定义应用,可能在IT工程师的本子上或者资料里会写,我这个应用分几层,每层大概的服务器有哪些,这个其实不在整个系统中维护。这样的话,应用变了,安全策略变不了,所以这是一个传统的访问控制方案的不足。

另外是负载和安全的分离,本质上来说,我们常用的web服务器和APP服务器,通常会在防火墙来做,安全策略控制是在这儿体现的。但是负载是在这儿,所以这就是一个分离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安全要跟随负载一块走,负载在哪,安全就在哪。未来安全策略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当前传统的架构只能子网级的安全控制,当然这个业内的思路挺多的,最终实现VM级的隔离,如果你做了更精细化的话,可以做到应用级的隔离。另外一个就是性能低、延时高。所有的内部流量都需要到防火墙转一圈,然后从防火墙再回来。如果是按照我们刚才说的架构的话,正常的就是两跳,第一跳到这儿下来,如果你旁挂一个防火墙的话,再增加,这样的话对整个数据中心的网络服务质量、吞吐是有很大影响的。另外一个是把集中式防火墙拆散,放到下面的集成负载上面,这样才能适应大容量、不阻塞、不延时的架构。

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案呢?应用驱动的安全策略管理,我们大概把它分成几层,按照红线分,最上面一层是CIO角度,只看到应用就足够了。IT层面它会指导这个应用由哪些逻辑的分组组成,逻辑分组之间的互访关系是怎样的,同时有哪些服务器负载承担,这个应该是IT能看到的维度。从安全的角度就是互访,例如web到APP的互访,这个都是从逻辑定义的角度来说,自上而下的编排,从应用到应用互访的定义,到最终往下安全策略的分级。

最终再好的安全策略都有一个执行层面的东西,所以就变成整个安全策略的执行,大概分两个,第一,混合云。如果是同构的,以华为为例,我们有私有云、和数据中心,通过私有云安全组、传统数据DCN的接入交换机,在这几个层面完全可以离你的负载最近的位置上实现访问控制。负载在的时候,我这个访问控制策略自然加在上面。负载消失了,这个策略就会只存在在数据库里,而不会在网络中有什么效果。对于以后的混合云组网和负载Docker化,一它做不了访问控制,所以没办法,只能把访问控制策略再往上移,移到跟VM一个级别。对于现在已有的防火墙和策略,怎么调优?就是安全策略自动化,要求下面接入交换机的,我不管你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还是物理的数据中心,要进行流量信息的导入,我根据这些流量信息做应用分组识别、用户互访定义,策略的一致性校验。

安全策略编排,通常定义应用分组,这些分组都是在IT层面中看到的,包含web的分组、应用逻辑的分组和DB的分组,每个资产对应的名字和IP地址都有统一的管理。在这块接下来会有一个安全策略的清单,比较传统的是这么做的,而且这个策略通常在防火墙实现。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应用下线,策略依然存在,维护海量策略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策略和安全的一致性。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应用的扩容,举个例子,我web里增加了一个主机,那就要求对应修改我的防火墙策略。怎么样能够快速高效满足应用的变化?这是传统的不能够跟得上的。第三是基础设施的云化,利用负载的快速变化,安全策略怎样高效地满足应用变化,这上面主要是传统的安全策略的定义及面临的一些挑战。

无论单体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我们接下来都会采用一个安全策略编排的方式,第一,你要定义业务,就是我有哪些业务。业务上有哪些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安全策略是怎样的,举个例子,我们以刚才APP为例,可能APP上有两个APP的负载,分别是APP01和APP02,刚才的定义其实是web是能够访问APP的,同时它俩又能访问DB,这就变成了一个入站策略和出站策略。比如说我会在通过安全组,或者通过在接入交换机,把这个策略下发到这儿来,只有白名单策略才是OK的。

最后一个,如果我这个应用变化了,增加了APP03,我只要把APP03打一个标签,不管它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还是数据中心,只要这个资产或者负载一上线,把这个策略直接配置到数据中心。这是整个安全策略编排思路。

下面是安排策略自动化,大概分成几层,同样跟刚才介绍的负载是一样的,这层是web的负载,中间是应用逻辑的负载,最后是DB的负载。分组,第一无论是底层的网络,安全策略会自动化把这个分组出来,比如说哪个是web分组,哪个是APP分组,哪个是DB分组。分组之后会把互访关系定义出来,整个应用分组的互访关系自动化生成。接下来把它转换成底层的安全策略,就变成了负载对应的出站入站,到来源到目的的一个访问过程策略,这跟安全策略编排是一样的,从这儿开始往下都是一样的。

下面一个就是要把安全策略执行绑定到策略上,刚才我们说的应用分组一样,我加一个服务器,它一上线我的交换机就知道这个应用上线了,我就会安策略自动化,或者新的负载就会查询安全策略。这也一样,到这儿去查询策略。查询策略之后可以下发给安全组,也可以下发给VM.负载上线,我策略自动下发过去,负载一下线,策略自动消失,安全随着应用变化而变化,无论是应用的上线下线、还是扩容都可以跟得上。如果现实没有负载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个策略只存在在数据库里,而不会在网络中存在。而且我也会提醒用户说这个策略没有在网络生效,用户其实就知道这个策略是可以删掉的。

对比一下,传统的安全访问控制和安全信息负载的方式,第一,聚焦业务方面,传统的是业务和安全是分离的,完全由IT人员和安全工程师手工转译。从弹性的角度,传统的安全防护没法适应业务的变化,需要人工干预。控制粒度,传统只能做到子网级,新的负载方式是主机级微隔离。

我们把这个类比大数据的思路,数据量太大的时候,传统来说都是把数据搬到计算列表上去计算,但是数据量太大的时候没法搬就换了一个思路,把计算贴近数据,其实这个思路跟那个思路是一样的。负载足够大的时候,而且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对不起,我只能把安全挪到负载,跟着负载一块跑,这样才能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9-07-31 12:13:13
云资讯 京东云发布《私有云&混合云白皮书》 构建客户想要的云平台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5G时代的来临,企业IT系统的云化成为大势所趋。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应用需求对云厂商提出更多要求。 <详情>
2019-07-31 10:31:00
边缘计算 企业必须进入云端吗?可以进入边缘计算
如今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要具有企业的视角。这意味着垂直行业应用程序、开发生态系统、产品设计、硬件、部署等。 <详情>
2019-07-31 10:19:00
云资讯 谷歌牵手VMware将虚拟化工作负载引入谷歌云
彭博社报道称,谷歌与VMware正在展开合作,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在Google Cloud Platform上运行VMware vSphere虚拟化软件和网络工具。 <详情>
2019-07-31 09:52:00
云资讯 谷歌与戴尔旗下云计算公司VMware建立新合作 试图追赶竞争对手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一,谷歌宣布与戴尔旗下的云计算公司VMware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更多企业迁移到云端,从而试图追赶其竞争对手。 <详情>
2019-07-31 09:10:00
云技术 云计算时代,硬件为什么仍然非常重要?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采用了“云优先”的战略,他们淘汰了三台大型机、将尽可能多的计算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尽可能放弃内部部署软件,转而使用软件即服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