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和互联网行业挨得非常近,但是又不算纯粹互联网的云市场领域,也对互联网行业的这一游戏套路掌握得很清楚。只不过,照猫画虎之下,也自然难免失之偏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云计算CDN领域“烧钱”是学会了,但是“建立壁垒”却没有学会,而后者才是区隔竞争对手、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这其中既源于云计算CDN是属于2B市场,和大部分2C的互联网领域不同,刚性成本比重更大,烧钱的边际效应没那么明显;当然也有云计算CDN领域的很多厂商在从前年底开始慢慢回暖、加热的2B行情中,逐渐失去了理智有莫大的关系,总以为,一级市场上的“热钱”很多,只要能不断扩大规模、做多流水、讲出新故事,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
芒格曾经说过,“互联网对社会是美好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纯属祸害,有很多都是提升效率降低利润的。互联网会让每个企业少赚钱,而不是多赚钱……”芒格这些话未必完全对,但也有非常值得品鉴的地方,对于云计算CDN领域的厂商和投资者来说,是时候重新揣摩理解芒格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了。
低调的烧钱大户,云计算CDN有人点火有人加油
电商烧钱,视频烧钱,团购烧钱,O2O烧钱,互联网金融烧钱,共享经济烧钱,直播烧钱……此前很多人以为只有纯粹的互联网领域,尤其是其中的2C领会,才会上演烧钱大战的戏码。但是,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在TMT大行业的其他领域,尤其是2B领域,烧钱之风也愈演愈烈,云计算CDN就是其中的一大分支。口说无凭,不如直接让数据来说话。
先说阿里,作为一家提供云服务的综合厂商,近年来阿里在云服务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业务已经涵盖了IaaS、PaaS、SasS三层,包含了服务器、弹性计算、存储、网络、CDN、数据库、ET、中间件、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阿里云烧钱起来,也是有如“燎原烈火”。最近,阿里发布了最新一季度的财报,不出意外,阿里云又亏损了,亏损额高达7.93亿元,上一个季度阿里云的则亏损了6.97亿元,而再往前推四个季度,阿里云的亏损分别是5.3亿元、4亿元、3.4亿元、5.1亿元。不难看出,阿里云一年下来,要烧掉阿里巴巴24亿左右人民币。
虽然腾讯在组织架构上并没有成立单独的腾讯云事业群,但是和阿里巴巴一样,腾讯也非常注重云计算CDN领域的布局,马化腾就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的互联网,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处理大数据。”
或许正是因为马化腾的论断,腾讯云尤为注重数据中心的建设。此外,对政务云方面的投入也是不计成本。此前腾讯云 0.01 元投标厦门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事件,就在整个行业里闹得沸沸扬扬,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甚至不惜在公开演讲中炮轰,“如何去尊重技术本身的价值是一件重要的事,腾讯云一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是在对行业进行破坏,马化腾和腾讯云对云计算市场是不负责任的。”
实际上,阿里云指责腾讯云,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要知道,在CDN领域,此前阿里云更是进行了多次“降幅巨大”的降价,动不动25%、35%的降价,让腾讯云都不得不跟进,对云服务器CVM、CDN、对象存储COS、消息服务CKafka等多款核心产品进行大幅降价。更遑论其它中小型云计算CDN厂商了。
云计算CDN领域的“神仙打架”,使得一众“凡人”遭殃。
以金山云为例,2015年、2016年金山云分别亏损2.38亿元、4.75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不到10亿元,亏损已达到6.05亿元,如果云计算CDN的价格战还不停止的话,2018年其亏损可能还会加大。不过可喜的是,最近金山云47天内累计融资了7.2亿美元,通过对前面各个厂商的亏损数额分析,大致可以认为,“一年烧10亿”或许是云计算CDN领域的准入门槛,如果这么算的话,金山云此次融资,也够烧一些年份的。
值得一提的是,云计算CDN领域,还有白山云、UCloud、迅雷、青云、华云、EasyStack、驻云科技、SpeedyCloud迅达云、BoCloud博云、数人云、Hyper、数梦工场、北森云等等众多中小型的厂商,他们能扛得住一年上亿、数亿乃至小十亿的亏损量级吗?如果扛不住又该怎么办?
军备竞赛融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跟掉队跟进掉坑?
阿里云不差钱“降降降”地抢地盘,腾讯云毫不示弱的跟进,金山云背靠小米不断获得投资,似乎也毫无惧色。
不仅如此,环顾过去的2017年尤其是2017上半年国内云市场连续发生了十好几起大笔投资事件,对外公布的融资总额超过了50亿元,包括青云的D轮10.8亿融资,UCloud拿到了9.6亿元的D轮,华云D/D+轮加起来共有15亿元,EasyStack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驻云科技、SpeedyCloud迅达云、BoCloud博云、数人云、Hyper、数梦工场、北森云等也相继完成了不同轮次的融资。
看到这,是不是很容易想到四个字——军备竞赛?而说到军备竞赛,就要知道,“在战列舰军备竞赛的巅峰时期,武器装备的战力指标,短短数年内就会翻倍。”不无夸张地说,如今的云计算CDN行业,就处在典型的军备竞赛周期里。问题是云计算CDN行业,真的需要这么多厂商和它们的“武器装备”吗?
云计算CDN领域各大小厂商,蜂拥投入军备竞赛的热潮中,是充满自信热衷于此,还是被大势裹挟无可奈何?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厂商的立场和答案可能都不仅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首先,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巨头,希望做的是“低价清场”。这是互联网巨头一贯的作风——创业公司发现利基市场-投入培育-市场扩容-巨头觊觎-巨头加入战争-价格战、收购战——完成清场。
站在阿里云、腾讯云的立场,如今云计算的各个领域包括CDN,已经被中小厂商培育得足够的成熟,虽然暂时的投入是亏损的,即使亏损值还挺大,但是只要完成“清场”,让市场进入寡头时代,完成盈利收回之前的投入,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是,阿里云、腾讯云可能没想太多的是,不同于互联网的2C行业,前期很多投入是固定的,后期随着用户体量的不断增加,不仅不会明显增加成本,相反能够不断摊薄前期的成本。
而云计算CDN领域,只要你想不断扩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服务器、数据中心、带宽、节点等就是不可省略的刚性成本,换句话说,边际成本并不能因为规模的增大而递减。所以,如果是亏损投入的话,那么未来的路,只能是“规模越大亏损越多”,亏损除了带来市场占有率并不能建立起竞争的护城河,除非消灭市场上的其它竞争对手,让行业进入寡头时代。
其次,以金山云为代表的中生代,图的是“阶层跃迁”。金山云心理非常清楚,阿里巴巴、腾讯虽然高不可攀,但是金山云以一个公司之力,未必不能和阿里云、腾讯云进行一拼,退一万步,即使仍有不足,那也无妨。借着阿里云、腾讯云的“价格屠刀”,阻截一众后来者,也是一件好事。当然,自身也不得不陷入“融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再次,其他中小厂商则希望能够找到战场中的夹缝,成为幸存者。其实,对于云计算CDN领域的残酷性,实力孱弱的中小厂商,体会得更加深刻。
“今天这个市场已经乱套了,恶性竞争,大部分企业都亏本去做。”迅雷CEO陈磊此前就如此感叹过,“有没有红利跟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没直接关系,而是跟竞争有直接关系,很多云服务商都在赔本赚吆喝,根本不管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在过去的一个采访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指出,云计算CDN业务的毛利率并不高,目前各家都在大打价格战,已经让这一市场成为了红海中的红海。
话虽如此,但是对于已经陷入泥潭的中小厂商来说,如今即使是军备竞赛,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如果放弃的话,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而死磕下去,或许还有一丝希望找到战场中的夹缝,成为幸存者,当然比夹缝多得多的是大坑。所谓的,不跟进掉队,跟进掉坑!
挖坑之后云市场要收网?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虽然竞争异常残酷,但是云计算CDN领域,整体上还是前景看好的。
尤其是CDN领域,随着4K、8K、VR、AR等应用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流量将持续爆发,数据传输呈视频化、高频化趋势,这其中CDN将承担起越来越多边缘计算的任务。
根据Information Telecoms & Media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CDN市场相对成熟、饱和,市场渗透率超过50%,但中国的渗透率仅有7%~8%,未来五年国内CDN行业将会高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云计算CDN军备竞赛周期的大小厂商,都可能面临竞争带来的三种结局。
第一种,是大鱼吃小鱼,巨头完成清场。
这一结果很好理解,因为说实话,如今CDN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市场对CDN服务商的节点数量、带宽规模及冗余、业务种类、技术领先、稳定性、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搭建一套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CDN平台远比一套云计算系统要难得多,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而在这些方面巨头和中小厂商相比,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再加上雄厚的资金,在竞争中自然占据了先手。
第二种,是小鱼游戏大鱼,巨头疲于奔命。
第一种情况很好理解,但是第二种就要做一番思量。实际上,商场如战场,以小胜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不胜枚举。云计算CDN领域,中小厂商要想在巨头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完成逆袭,有一个大的优势就是“船小好掉头”。
同样是亏损,巨头因为规模更大、市场占有率更高,亏损自然更多,承压也自然更大。这跟当年京东在家电领域对苏宁、国美发起挑战是一样的原理和逻辑。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巨头体量更大,掉入坑里,自然陷得越深。
第三种,是大鱼小鱼继续纠缠,市场继续保持混乱。这种混乱的因由,就在于大鱼小鱼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这也意味着充分暴露了自身的劣势,因此两种力量的平衡,就造成了继续纠缠的局面。就和如今互联网行业里的短视频、小视频、移动资讯、直播、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类似,仍旧处在巨头和长尾中小厂商混战的局面。
写在最后的话: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放眼TMT行业,云计算CDN领域几乎是具哲思意味的细分领域了。
巨头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并不是高枕无忧,越是“巨头”越可能尾大不掉,越是市场份额大可能亏损越多;中生代如金山云等,并不一定进退自如,越是融资越多可能越发亏损;一众长尾厂商,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市场缝隙成为幸运者,越是弱小可能越发进退维谷,不跟进掉队跟进又掉坑。
总之,云市场里没有“容易”两字,一入“云门”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