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管理一大难题,停车难、有路不能“行”的早高峰以及随处可见的交通乱象,使得人们对智慧交通的呼声越来越高。针对智慧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第十二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圆满结束后,滴滴出行资深交通工程专家孙伟力现身说法。
以滴滴出行信号灯配时优化为例,据孙伟力介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庞大又复杂,如何提高这一系统的协同效应,在交通领域一直是个难题。滴滴出行认为,在信号控制方面,如果说单点及单条干道的路口信号灯优化是点和线的控制,那么区域协调就是面的控制。目前滴滴出行将轨迹数据用于复杂路网下的区域协调控制项目取得突破,已在济南大明湖区域部署实施。
交通出行是一项涉及广泛民生的大事,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将进一步阔大智慧交通普惠范围。孙伟力表示,滴滴出行在与政府部门合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及政府部门独有的交通数据资源展开。
滴滴出行与广州交通相关部门进行战略合作,双方从数据融合共享、云计算技术合作、管理和服务平台搭建、交通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利用滴滴出行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能力,以及广州交通数据资源和实际需求,双方在数据分析和理论基础上,推动智慧交通方案在广州实验落地。
目前,滴滴出行已经对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开放“滴滴交通信息平台”。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滴滴出行授权之后可以登录该平台,查看当地的交通运行指数、实时路况、拥堵研判、出行热力图等。依托滴滴出行海量的城市交通数据和大数据挖掘能力,各地政府将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当地交通运行现状,“对症下药”开启大数据交通治理新模式。
除了与政府的合作之外,滴滴出行也将秉承开放的心态,期望与各方展开合作,为更多用户和社群创造价值。此前,滴滴出行曾启动的盖亚计划,面向学术界免费提供部分真实的脱敏数据资源,支持科研工作者进行更广泛学术研究,推进交通领域的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速智慧交通领域的科研发展。
“智慧交通诉求不仅存在于中国,它在全球也是一个热点和难点。”孙伟力介绍。他认为,交通大数据是进行智慧交通研究的基础,智慧交通的困难之处首先在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在交通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一。滴滴出行也正在与国外出行厂商进行合作。过去两年,滴滴投资了全球前七大移动出行平台,国际化版图已经从亚洲延展到北美、南美、欧洲、非洲,触达1000多个城市,覆盖超60%的世界人口。
滴滴出行的国际化思路以合作为导向,在国外落地,滴滴出行不是为了和当地企业竞争,也不是为了不是颠覆当地传统行业,而是把中国过去几年在解决交通问题上的创新模式、技术以及资本输出出去。
滴滴出行希望借力出海,将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科技上的能力和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国际市场,为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滴滴出行也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城市管理建设一体化,推出可持续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共建全球未来出行新生态。
据了解,滴滴出行已拥有海量、丰富及高质量的大数据。滴滴出行平台目前拥有4.4亿用户,超过2000万车主,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提供出租车召车、专快车、顺风车、代驾、公交、小巴、共享单车等服务。
孙伟力强调,滴滴每天完成订单高达2500万,在高峰时间段,每秒完成600个订单。滴滴出行目前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70TB,每日处理数据超过4500TB,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200亿次,交通大数据为滴滴持续优化城市交通提供了基础。
【中国IDC圈原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