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DC产业虽然以40%的速度增长,但仍然被云服务商在价格、运维、灵活、稳定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层层包围。转型重生,探索更好的经营模式,对传统IDC来说,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6月中旬,由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组织的IDC云化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在京召开。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信息服务处处长李琰在会上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都离不开idc的支撑,过去几年国内idc产业迅猛发展,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有一点发展过热的倾向,这导致了传统idc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激增,转型欲望迫切。
据中国信息通信院工程师陈屹力介绍,IDC云化委员会的宗旨是将更多云服务商、传统IDC厂商聚集起来,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有利于云计算厂商的规模效应和传统IDC行业的转型升级。
陈屹力表示,IDC云化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云计算软件提供商和传统IDC商的结合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将从撰写产业发展白皮书着手。此外,考虑到国内IDC厂商服务能力的参差不齐,IDC云化委员会也会同时启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IDC厂商的物理设备、网络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评估鉴定。
记者了解到,就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云服务商与IDC厂商的合作有机柜模式(代理)、软件模式(共建)、技术支持模式(代建)3种模式供选择,并就运营情况进行利益分成:
1)机柜模式(代理)指,IDC运营商提供若干机柜服务器部署云服务,作为云服务商公有云的一个服务区向使用者提供服务。
2)软件模式(共建)指,云服务商向IDC提供成套公有云服务,包括基础架构,控制台,云运营系统,云管理系统,IDC可将云服务商系统与自有管理系统结合。IDC对外售卖自己品牌的公有云产品。
3)技术支持模式(代建)指,云服务商向IDC提供技术支持,帮助IDC构建自己的公有云系统,IDC自己构建云基础架构及配套的系统。目前采用较多的为机柜模式(代理)模式。
CloudIn云英联合创始人&CTO 胡湿向中国IDC圈表示:“IDC云化委员会成立之后,成员之间的项目合作将更有效率,并且可以一起做一些有利于行业生态的事情”。他表示,IDC云化委员会期望云服务商可以提供更加开放的平台,帮助传统IDC实现真正的云化。所谓开放平台,一是基于生态联合的平台,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可以接入很多服务,一旦需求发生变化或延展,原有的服务可以自然迁移,不需要担心无法迁移或迁移后新增很多麻烦。相对而言,封闭的平台就会比较受局限,在最初选择时非常艰难,一旦选择就很难更换云服务商。
胡湿补充,真正的云化在于基于原有的IDC设施提供云平台服务,使得客户不必担心硬件成本或者固定成本的投入,如由于需求的变化导致硬件设施的新增投入和运维等,在真正的IDC云化平台上,客户可以随意提出弹性的需求,不必担心硬件设施和运维的成本。而传统的IDC云化,则是简单的容量拓展,难以实现客户因弹性需求带来的投入和运维成本的合理调整。
在与传统IDC运营模式中存在的毛利低/小客户流失、管理成本高、复用率低等问题做斗争的过程中,盛世云图总结出:“IDC云化并非靠一己之力能够完成,需要借助专业的云化服务商”。陈屹力表示,IDC云化委员会类似于抱团取暖的形式,一些中小型服务商单个的技术/资源等能力无法与云计算巨头相抗衡,这时候各家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则能够争得一席之地。陈屹力称,IDC云化委员会虽然目前是从中小型企业身上寻求合作共生的突破口,未来它将通过由小到大的路径逐步影响行业。综合来看,传统IDC云化只是其转型突围的一种方式,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存在,业界仍在探索。
【中国IDC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