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作为“网络文化丛书”的作者,姜奇平是推动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最早的启蒙者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由此被《硅谷时代》评为“带领我们走向数字时代的 20 位中国人”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专业性效率高,而多样性效率低。“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实质,就是改变制造业 多样性效率低下的问题”。日前,在一次腾云智库与腾讯 高管的内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点出了“互联网 +”的赋能实质。
“生产方式” 才是中国制造业成败关键
事实上,不论是德国工业 4.0,还是中国制造 2025, 这些举国之力驱动的“制造业大计”,其目标都是升级经济效能,而“互联网 +”提升制造业多样性效率则是升级 产业效能的最有效手段。
姜奇平秘书长指出:“效率有两种:第一种,多样化效率、第二种,专业性效率”,多样性效率在经济学上直观表现为:提价竞争和产品高附加值。经济转型升级高附 加值从哪来?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多样性效率,打碎同质化生产,变成个性化定制,帮助企业从高效率过渡到高多样性效能。
过去数十年中,初级原料型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支柱,但近年来制造业困境集中出现,以煤、电、钢铁为代 表传统经济体产能大量积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 企业生产效率其实很高,但高效率的产能并没有带来高利润与高收益。中国数字经济转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互联网 +”赋能制造业 想象空间巨大
当每一个企业生产趋于同质化的时候,制造业效率却是高的。姜奇平秘书长指出:“现在中国实体经济的困 境就在于,专业化的效率非常高,多样性的效率特别低”。
从机械、汽车重工业到纺织、服装轻工业,同质化生产严重,当市场突然变化时,突然需要进行定制化生产时,企业的成本就会骤然上升,中国制造业目前没有进入越升值、越差异化,成本越降低的过程。
数字经济转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姜奇平秘书长认为,“互联网+”正在加速变革各行业生产方式:帮助企业更好服务客户,即保持 企业专业化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多样性生产,在客户多点、复杂需求下,降低生产摩擦,并有效控制成本,实现中国制造业向高溢价转型。
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无论是制造还是服务行业,添了现代两个字不过是因为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如发达的通信方式,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程度加强了,因此可以为这两个行业 增加了不少优势,就像物流行业,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 主要区别就是信息化建设这块。
这种解释可以理解,但有问题。因为“技术与现代制 造业结合”就成了同语反复(技术与技术的制造业结合)。如果保持现代制造业的这种意思,“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就只能是指这些技术的服务模式(如云计算转化而来的云服务模式)与技术化的制造业的结合。这样,“互联网+”就可以作为新业态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