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一直在转型,当互联网浪潮来临时,运营商希望以此为契机,抓住转型机会,但互联网的机会从手中溜走了。紧接着云计算的时代来临,运营商也希望借助“云化”来解其“动脉硬化症”,但效果也不明显,运营商在公有云市场还有机会吗?眼下,所有的企业都希望从大数据中挖掘到“金矿”,拥有丰富数据源、拥有众多用户基础的电信运营商,有机会利用大数据成为新型数据服务商,带来更大的转型吗?
公有云机会已逝混合云有机会
不久前,中国联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部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总架构师范济安在浪潮乌镇的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CT与IT产业正经历三次大的融合机会,一次是与互联网的融合,一次是与云计算的融合,最新的一次是与大数据的融合。
运营商一直希望从CT走向ICT,第一个机会是与互联网的融合,但机会失去了。第二次大融合的机会是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就像不久前中国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所表示的:当前电信网已患“动脉硬化症”,网络架构必须重新审视、重新架构、重新设计、重新定义。
云计算毫无疑问是解运营商动脉硬化的良药,所以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投入到了云计算的大潮中。中国移动构建“大云”,中国联通打造“沃云”产品线,中国电信重点发力混合云。但是从人才到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来看,运营商“云化”速度其实还是太慢了。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电信预计2025年实现80%的网络虚拟化。尽管说运营商进行网络全面虚拟化有诸多的挑战和难题,但同样在某一个侧面反映出运营商其实在转型“云计算”的竞争中,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尤其是在公有云上。
范济安表示,在公有云市场上,事实上运营商已经失去了机会。目前公有云市场已经被互联网企业,国外的谷歌、脸书、亚马逊以及国内的阿里巴巴等占领。在美国,AT&T已经把自己的云计算产业变卖了。当然运营商在公有云市场失势,并不代表运营商不能在企业私有云市场、在政府云的市场有所作为。在政务云和企业云市场,运营商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关于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的机会和竞争力,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情报中心首席技术官何志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与范济安类似的观点,运营商从提供IDC服务到用云的方式来提供相关的IaaS服务,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带来多少革命性的变化,并不能给运营商的转型带来更大的变量。如果以云+大数据打组合拳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大数据充满机会也充满挑战
范济安表示,大数据不像云计算或者是IDC,大数据是一项轻资产投入的项目,运营商本身具备巨大的资源。大数据使运营商IT从后台走向了前台,通过智慧应用、精准营销、位置应用等等,很容易对外变现。
每一个电信运营商都拥有庞大的数据“富矿”。数据显示,中国电信累计数据量达到30PB,数据条数到达67万亿,日处理数据量达到200TB,日处理数据条数达到3千亿。目前各个运营商都在加快构建大数据的服务能力。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已经构建了五大大数据服务能力。一是大数据体系建设咨询规划,二是大数据治理能力,三是大数据平台能力,四是大数据运营能力,五是基础网络服务能力。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电信,目前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都在积极部署和推动大数据的战略落地。日前,上海联通海眼大数据开放实验室宣布揭牌,其将承担开放和验证中心,创意和体验中心等职能。
何志东表示,电信运营商要想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一方面需要电信的数据与外部的数据实现更多的融合,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数据生态,运营商的眼睛“必须要从向内看转向向外看。”
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正在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在推动大数据应用上做积极的探索,在大数据服务上有着巨大的机会;另一方面运营商在掘金大数据的路上同样充满了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郭顺义认为,第一是市场还需要培育;第二是各大运营商之间存在冷战,很难整合出能形成多点突破的应用;第三是安全问题;第四是电信企业数据保管能力需提升。运营商管理数据的短板还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数据很多是分散的,并未体现出价值;第五是运营商的组织架构、人才、业务流程等与电信大数据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何破解这五大难题,他的建议是:要实现资产管理,把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有利于数据的价值化,也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运营和独立化的运营;此外,企业间要秉着开放的态度进行合作。
专家观点
中国联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部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总架构师范济安:
运营商的数据要变成应用才能服务于各个行业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促使运营商从CT往IT的方向进行融合,现在真正的自我革命是从软件定义网络,从网络功能虚拟化开始。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不久前提到,电信网已患“动脉硬化症”,无法快速配置资源,存在设备专用、业务烟囱化、资源不共享、运维复杂等挑战。我们需要打破现有网络架构,借鉴互联网云架构重构未来网络,SDN和NFV为电信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方向,同时为IT设备厂商提供了机会。
大数据不像云计算或者是IDC,大数据是一项轻资产投入的项目,运营商本身具备巨大的资源。大数据使运营商IT从后台走向了前台,通过智慧应用、精准营销、位置应用等,对外变现。运营商除去云计算之外开始把数据当作一种资产运营。联通的管理层提出了用数据再造一个联通的口号,联通是年收入千亿级的企业,用数据再造一个联通达到千亿级别的收入,用数据再造联通的口号不是天方夜谭。
联通大数据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2012年联通成立了集团层面的大数据中心,2014年开始做数据集中,2015年开始面向内部需求做大数据应用,2016年是联通大数据对外变现的元年。2016年通过一年的努力,联通开发了不同的数据产品。我们认为,利用数据,经营数据,不仅仅是采集和整理数据,还要把它变成智能化的应用,变成产品,才能服务于各个行业。
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情报中心首席技术官何志东:
大数据经营能够给运营商转型带来更大的变量
运营商从过去做IDC到现在做云计算,在专业人士看来,基本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也是租机架租机房,还是无法做到类似阿里云等这样公有云规模和自动化服务。所以运营商进入云计算领域对于其推动转型升级虽然有意义,但是不如大数据给运营商带来的变量大。
运营商数据体现在手机上,通过基站收集,能够看到手机用户的各种行为,能看到用户的话务量、数据量、数据类型,可以看到某个用户在什么时间段上过什么网,是购物还是浏览新闻网,喜欢做什么,通过这样的用户画像,就可以给用户推送精准营销的信息,就可以和其他有销售需求的机构合作。
事实上,无论是金融数据还是运营商的数据,其实都只是一个角度的数据,运营商的数据如果只是放在运营商内部,其实价值也不大。要把运营商的数据制作成其他行业所需要的数据,才能对其他行业有贡献,也才有价值。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是把两个维度、多个维度、跨行业的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会得出很多很有意思的结果来。
目前运营商的数据也不是很完整的,因为缺乏历史数据。现在国外对大数据的分析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的历史数据做比对,但是中国的运营商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关注数据。所以我们如果将国外的数据模型拿进来,还是用不上,因为国内的数据缺乏历史数据。现在电信管理要求保留比如一年的数据,一年之后就删除,数据的价值就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