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全球云计算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技术变量,云正在成为一门巨大的生意,这门生意之大,不仅体现在各分析机构的预测报告里,也体现在不可枚举的云计算企业中。
近日,在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18Q4》中,青云QingCloud 旗下青立方Qing³超融合系统和 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凭借优异的技术和市场表现双双入围榜单。青云QingCloud作为云计算行业的较早期的玩家,其完整的产品生产线和出色的战略规划值得行业借鉴。
青云QingCloud市场副总裁刘靓介绍:“青云QingCloud的发展战略有两大特色,第一个特色——横向,我们实现的是公私混托一致的混合能力。第二个特色——纵向,目前青云QingCloud发布了九大品牌,今年也将发布更多的产品线。这些品牌和这些产品线构成了纵向的全栈云能力。从基础设施和智能广域网,到IaaS层、PaaS层到应用管理层,再到上面具体应用的交付。所以,青云QingCloud打造了一个立体的、纵向的、全栈的产品模态。”
纵向“全栈”:超融合全面向云化演进
青云QingCloud的“全栈”离不来“超融合”的元素,“超融合”的概念于6年前面世,如今已经步入落地成熟阶段,相比于传统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部署,超融合被视为继服务器虚拟化之后的又一次IT技术革新。根据Gartner的预测,2020年会有50%企业逐渐把工作负载放在超融合上,不管是互联网的创新应用还是企业最核心的、集中的、传统的生产应用。青云QingCloud早已看准时机,在超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 “全栈”的特色道路。
据预测,中国私有云整体市场未来五年仍将保持2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的快速增长,而基础架构软件及服务细分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基础硬件部分,驱动整个市场增长。青立方Qing³超融合系统在诞生之初就是纯软件定义的超融合,并且逐渐向微服务架构的技术演进,交付全栈云能力,据青云QingCloud 解决方案架构师黄文龙介绍,超融合有几个发展阶段:融合1.0、融合2.0和融合3.0。
融合1.0,超融合里堆着服务器+交换机+存储,没有新的东西,只是变成融合的包装,用机柜的方式推到客户数据中心。
融合2.0,超融合开始有软件的影子,变成X86机架式服务器。中间层可以看到分布式文件系统、虚拟化平台,再到上层云平台。因为选择非常多,客户在选择这些厂商或者架构时很纠结,他需要考虑如何组合,组合的类型越多,他面临的挑战就会越大。
青云QingCloud 发布的融合3.0正好解决了客户面临的问题和顾虑,我们从底层X86服务器到中间的存储、云平台、虚拟化部分,可以统一进行交付。经过近 4 年的发展,青立方Qing³超融合系统已经集成了青云QingCloud 全栈云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各类业务场景下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并且成为支撑企业客户不断成长、创新和变革的中坚力量。
在市场表现方面,根据IDC发布的报告,青立方Qing³超融合系统连续两年入围核心厂商,排名稳居中国超融合市场前五,2018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29.6%,超出超融合市场同期平均增速一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显示,青立方Qing³ 超融合系统覆盖了制造、金融、政府、医疗、教育、通信、交通等多个行业,实现了众多行业的突破,并且在金融业和制造业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这是青云QingCloud 深挖行业需求,贴近行业场景的真实表现,标志着青云QingCloud 全栈云平台在众多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至此,青云QingCloud的产品交付模式可软件,也可硬件;解决方案可支撑公有云,也可支撑私有云和混合云;其以全栈云ICT服务能力,全面覆盖市场需求。
横向“混合”:SD-WAN突破桌面云市场
众所周知,多云和混合云是当前企业进行IT重构的重要趋势,据Gartner预测,到2021年,超过75%中等规模和大规模机构将会采纳混合云架构。混合云是企业在成本和效益的最优解,未来在企业构建支撑数字化转型混合云架构的时候,云管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组件。
对此,青云QingCloud通过打包“光格网络SD-WAN+青立方超融合”的产品方便客户打通私有云到公有云的阻力,助力客户构建混合云。刘靓表示,青云QingCloud的混合云是天然“公、私、混、托”同一套架构,数据在不同的基础设施之间自由的、无缝的流动。在一个机房里还能解决海量数据的流动问题,数据都可以在内网上传输,客户公有云资源和托管云之间走内部专线互联,不收额外的钱。这里节省了大量公网的带宽,促进了从公有云向混合云的转化,真正实现一套架构、一套代码、统一交付和一致的体验。
这样的体验已经服务于众多企业用户。截至目前,青云QingCloud已有超过9万家企业客户。在SD-WAN和混合云层面,青云QingCloud连接了17家一级和二级运营商,在北上广大区做了环路BGP,可以直接连到公有云里,实现内网搭建混合云的场景。
凭借SD-WAN的技术优势,青云QingCloud也跻身于桌面云平台核心供应商,黄文龙介绍,青云QingCloud新一代桌面云有三大创新优势:
一是SD-WAN有效地解决桌面云在网络传输中的带宽问题。
二是有效区分业务流量和桌面流量,我们可以在SD-WAN里控制分流,桌面云里可以实现这个机制。
三是数据的加密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SD-WAN本身是IP-Sec加密隧道,实现一键部署,方便控制桌面云,满足分支机构对桌面的管理,降低网络复杂性。
打造企业级软件存储平台,青云QingCloud是真诚的!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用数字的方式重构这个世界,赋予我们任何想象、改造、管理和创新的可能性,而云平台就是这一切发生的基础。如火如荼的上云(IaaS)运动是数字化转型1.0非常初级的阶段,数字化转型2.0是同时发生在IaaS、PaaS和应用三个层面的,存储将会是数字化转型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Gartner的相关报告显示,未来驱动存储行业演进的几个关键性技术是软件定义、全闪存,以及基于软件定义和全闪存实现的分布式存储平台。由此可见,云时代,企业核心业务摒弃集中式存储,选择分布式存储已是大势所趋。作为自主创新的全栈云 ICT 服务商,青云QingCloud 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实现了软件定义存储,青云QingCloud 旗下企业级分布式存储QingStor拥有一个开放多元的软件定义存储生态。
QingStor 企业级分布式存储产品经理冯相东介绍, QingStor目前有4款产品:
QingStor NeonSAN(块存储)。其定位是满足云时代企业的核心存储平台,主要是承载企业现有的Oracle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和企业虚拟化平台,包括VMware、OpenStack等,或者青云自己的云平台以及KubeSphere容器平台,或者对接物理主机,作为物理主机后端的存储资源池。
QingStor文件存储。从定位和场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主要为了满足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的产生应用,比如企业邮箱系统、OA办公系统,后端放在文件存储上,企业内部称之为NAS,对接起来最方便,简单易用;另一部分是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性能计算,以及高清视频编辑、医疗影像存储需求,这是文件存储比较适合承载的场景。
QingStor对象存储。它的定位是承载海量数据、海量并发的存储平台。对象存储从诞生起就是为互联网行业服务的,所以它承载面向公网的应用非常合适,提供的API非常灵活。视频监控、企业网盘或者数据仓库等场景,都可以用对象存储做后端存储。
QingStor融合存储。通过融合存储可以提供三种类型的存储接口。今年将正式发布QingStor融合存储。
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市场跟踪报告,2018年第四季度 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首次跻身SDS核心厂商,其中QingStor对象存储和QingStor NeonSAN分列对象存储、块存储市场第四季度第六名。作为一个年轻品牌,这对QingStor来说是一个突破。
可见,QingStor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总结下来包括下面几点:QingStor作为纯自研软件定义存储,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QingStor作为专业的分布式存储,产品线的布局非常稳健踏实,块、对象和文件既可以独立交付,也可以融合交付;QingStor在生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以对接很多虚拟化环境、容器环境或者物理环境;QingStor也可以为企业业务上云提供更优质的存储支撑平台。
在备受关注的数据保护方面,冯相东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青云QingStor存储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第一,在QingStor的存储集群里,青云QingCloud的数据采取多副本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在存储时进行定时快照、定时克隆,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可靠性。第二, QingStor NeonSAN具备容灾的能力。比如在主节点布一套NeonSAN,在备用节点布一套文件存储或者对象存储,或者更具有性价比的磁带,通过NeonSAN的异步复制技术,把数据备份到另一个更有性价比的存储设备上,做备份和归纳,多维度的保护数据安全。第三,QingStor支持数据在线加密。第四,QingStor对象存储在2017年推出2.0版本时,新增了低频存储功能,低频存储非常接近于我们归档用的硬件,硬件成本非常优化,存客户的冷数据,起到备份和归档作用。
如此看来,青云QingCloud拥有企业级云计算的基因,纵向可以交付一个全栈的云平台;横向可以交付灵活、高效、混合的云能力。青云QingCloud打造的云平台对于云时代数字化转型的意义非常深刻,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客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