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在杀毒软件的后免费时代,行业秩序调整已进入破窗期,一个崭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最早免费的360和老牌的金山毒霸组成“双寡头”格局。
一个标志性的证据是,据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的最新数据,金山毒霸的月度覆盖用户数从2010年8月的2836万人,增长到2011年8月的7987万人。金山网络旗下毒霸、安全卫士两款产品的月度覆盖人数已超过1亿。
金山毒霸晋身“亿俱乐部”、成为杀软老二,等于直接威胁360的根基,安全市场上出现了与360同等量级的竞争对手。作为上市公司,360的财报披露其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为浏览器,但浏览器的安装量又严重依赖其杀毒、卫士的捆绑。也就是说,安全始终是360的命门。
如此一来,一场关于“翻盘”和“扼杀”的杀软江湖暗战不可避免。不管结局如何,金山网络的崛起对行业的健康、用户的利益乃至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均衡,都将是利好。
安全市场永远无法一家独大的幕后
360的商业逻辑是一个“水波”模型,处于核心地位的杀毒安全业务是整个模型的核心,以此不断往外成波纹状辐射,安全浏览器、安全导航、安全购物、安全桌面……在过去3年,这一体系运作完美,都归功于其杀毒安全业务的一家独大。
但对于用户,这绝非好事。“免费杀毒”曾是360带给用户的最大福祉,但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对于上市公司360来说,来自股东和业绩增长的压力,让这种“免费”变得有附加条件——用户必须忍受360强加的、从安全到其他产品线迁徙的压力。除了惯用的捆绑安装等推广手段外,360不断警告用户使用的产品“不安全”,以提高用户转化率,这让普通用户彻底丧失选择权和主观判断力。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但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人对此浑然不绝。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受害者并非只有用户,还包括整个互联网行业。挟“安全”之名,刚刚上线5分钟的可牛杀毒遭遇早已部署完毕的云封杀,而傲游、搜狗、百度、腾讯等几乎所有与360有重叠业务的产品,均遭遇过各种“不安全”。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搜狗浏览器此前曾推出“网速保护”功能,但360以“不安全”的理由将该组件封杀,但很快360自己推出了类似的功能,连名字都一样。在360布置的严密监管之下,行业创新、良性竞争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只能打折。
实际上,从技术上来讲,杀毒本身就是一个绝不能一家独大的行业。据安全界人士透露,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如果只有一款杀毒软件,木马病毒制造者绕过其防御的几率会呈几何倍数提高。而且安全软件本身也存在技术漏洞被恶意利用的可能,一家独大可能给整个网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两大关键原因促金山毒霸用户破亿
眼下国内安全市场格局是由“免费”主导的,360作为先驱,成为“免费”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但随着金山、瑞星等其他安全厂商的跟进,“免费”的光环正在快速消退——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安全软件的标准,开始逐渐回归到产品体验本身,这给了各大厂商再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而这种“回归”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正是金山网络。在合并可牛、傅盛领军、腾讯参股三大动作之后,金山这个“爷爷级”的品牌开始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产品——看片不中毒、网购敢赔模式、一键重装系统等创新服务成为这家公司收复河山的重要法宝。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网民一直不知道金山毒霸已经免费,而现在,这些用户正在回流。在他们看来,与“租借”杀毒引擎的360相比,拥有自主引擎的金山更能带给人“安全感”。
不可忽视的是,腾讯作为金山的战略投资者,其在用户渠道和客户端推广上的优势,给金山网络注入了新的活力。腾讯QQ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大应用,对于依然在增长的新网民,QQ的杠杆推广效应影响力极强。
总之,360耗时3年精心布局的商业逻辑已经遭遇严峻的挑战,“破窗效应”开始显现,当这个本来严密的商业逻辑被撕开一条口子,迎接360的可能是更大的窟窿。
金山与360交锋将越发激烈
一方面是金山网络的异军突起,一方面是360强悍的阻击体系。几乎难以避免,这两股力量的碰撞将成为未来日子里中国互联网客户端市场的主旋律。更精彩的是,其中还夹杂着360董事长周鸿祎和金山网络CEO傅盛的个人恩怨情仇。
反思360的成功模式,从一诞生起就存在巨大隐患——要维系这种模式,360只有不断掠夺新的对手和势力,才能扩大自己的疆土。自宣布“免费”开始,病毒、木马已经不能给360带来利益,其利益的根源来自丛林时代的杀戮。
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也许在这两股势力的交锋中,真正决定最终格局的,是外力的作用。由于360的成功之路如此非良性,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行业的公愤和用户的觉醒,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